极地与海洋研究生论坛(2021)在中国海洋大学举办
作者:宋晗 杨楠 闫和 冯元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4日 浏览量:840 字体大小: A+ A-
<p ><del>{非本站图片}</del></p> <p ><span > </span>2021年4月10日至11日,由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海洋与大气学院共同主办的极地与海洋研究生论坛(2021<span >)</span>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举办。副校长李巍然出席论坛开幕式。来自武汉大学的闫鑫淇博士的论文《信息权力视域下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行动策略选择研究——以北极原住民组织为例》获得本次论坛一等奖。</p> <p ><del>{非本站图片}</del></p> <p ><span >李巍然副校长代表学校致辞</span></p> <p > 李巍然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对参会的各校学子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海洋大学极地与海洋学术团队。他指出,学校极地与海洋学术团队多年来深耕南、北极事务研究,为国家极地事业的发展积极贡献智慧力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期望各位参会同学能够在本届论坛中踊跃发言,留下难忘的学术经历。</p> <p >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郭培清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研究生院、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出席论坛并致辞。</p> <p >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多家国内名校的优秀学子参加了本届论坛。论坛期间,同学们分享了关于极地政治与法律、极地原住民、海洋法、海洋战略、海洋治理等领域的研究论文,通过论文汇报展示了自己对斯瓦尔巴渔业保护区、北极航线运输管理、中俄北极能源合作、北极资源管理等极地与海洋领域前沿问题的研究。同学们的发言异彩纷呈,提出了新颖的研究视角、方法和观点。</p> <p ><del>{非本站图片}</del></p> <p ><span >论坛嘉宾为获得一等奖(左图)和二等奖(右图)的同学颁发证书</span></p> <p > 论坛点评嘉宾刘惠荣、金永明、董跃、余静、白佳玉、孙凯和郭培清等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了论文修改意见,和同学们交流了学科领域的发展态势、论文写作的经验、方法、注意事项等议题,并寄语同学们立足中国重大战略需求,注重学科交叉研究方法,严谨遵守论文写作规范,追踪学科领域最新发展,不断精细化自身研究,努力做出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高水平研究论文。</p> <p > 在讨论环节,参与论坛的老师和同学还对极地与海洋领域的前沿问题、论文构思与写作等内容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 </p> <p >通讯员:宋晗 杨楠 闫和 冯元 图:厉召卿</p> <p ><del>{非本站图片}</del></p> <p >合影</p> <p ><strong><span >相关链接:</span></strong></p> <p > 极地与海洋研究生论坛是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教育工作创立的一个品牌,旨在从全国各高校中遴选优秀硕士生服务于博士生招生,吸引优秀博士生投身学校教育事业。论坛同时兼具扩大学校极地和海洋研究的学术影响,增进该领域国内学术交流的功能。论坛征稿启事发布后得到了兄弟高校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们的热情关注,报名踊跃,提交论文质量很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极地和海洋领域的研究水平。论坛搭建了极地和海洋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扩大了中国海洋大学极地与海洋研究的“朋友圈”,对发展学校极地与海洋研究领域的储备力量具有重要意义。</p>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
最新动态
- 大连海事大学:集聚海事科技资源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青岛市社会主义学院、海洋发展研究院与青岛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 中国海洋大学获首批山东省科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体立项建设
- 哈工程参与建设的亚欧现代海洋产业技术及装备研究院启动
- 汇聚青年科技力量 支撑海洋科技发展未来 200余位学者共聚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
- 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海洋学研究所获批组建辽宁省海洋实时预警重点实验室、共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辽宁海洋资源环境研究应用中心
- 厦门大学高树基团队在Nature Geoscience上发表成果揭示海洋生物泵调控的碳、氮复合气候效应
- 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取得重大突破
- 中国海洋大学麦康森院士:“国信1号”突破六大关键技术!
- 集美大学祁第团队在GRL上发表成果揭示西北太平洋人为碳加速累积与酸化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