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上海国际海事信息与文献网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微博

随时随地获取更多资讯和服务

让我们成为您身边的海事信息专家

  首页 >> 涉海高校动态 >> 正文

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加快海洋科技领域科研攻关步伐

作者:卢真珍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9日    浏览量:1012   字体大小:  A+   A- 

       正在大连金石滩举行的2021年“全国水下机器人大赛(大连)”,有全国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及核心企业组成的20支优秀团队参加现场赛。在这些队伍中,大连本土团队有5家,分别为大连理工大学赤甲红队和ourEDA队,大连海事大学的章鱼队、海星队、海鹰队,以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电-大工联队。

        本土参赛队相比于其他城市的团队更具地域优势,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借助水下机器人大赛,致力于产学研结合,加快海洋科技领域科研攻关步伐,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大连理工大学

        深耕海洋科学能力,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全国水下机器人大赛”,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大连理工大学校长助理罗钟铉说,在去年第四届大赛自主抓取组别,冠军队大连理工大学OurEDA队成功抓取11个海产品,实现了开赛以来这个组别抓取成绩的重要突破。

        在全国水下机器人大赛的推动下,“大连理工大学-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水下机器人联合实验室”揭牌,首次将海洋智能装备技术与海产品捕捞有机融合,在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推动海洋科技向产业创新引领型转变上持续发力并取得突破。

        2021年,大连理工大学同大连市金普新区联合建设的水下智能机器人研究测试基地也将落成,以此建设智能机器人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和水下机器人应用与测试平台,构建立足大连、辐射全国的一流水下机器人测评环境,助力水下敏捷机器人设计、研发和孵化的产业集群发展。

        依托海洋科研布局,大连理工大学在水下机器人科研领域持续发力,涌现出国家人才项目获得者等一大批青年才俊。近3年来,大连理工获批国家级海洋智能领域相关科研项目6项,仅国家级科研进款近1500万元。

        大连海事大学

        机器人抓取效率提升,未来将取代人工作业

        大连海事大学今年派出3支队伍参赛,分别是章鱼队、海星队、海鹰队。海星队与章鱼队在去年分别取得了人机协同组冠军与季军的成绩。今年主要在机器人稳定性、机器人控制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提升。海鹰队机器人是今年自主设计、研发的最新款机器人,与以往不同,机械手小且抓取精准,抓取效率更高。

        大连海事大学教授付先平告诉记者,近年来,在水下机器人研究方面,大连海事大学硕果累累:自主研发10款水下机器人,在国内外水下机器人大赛中获奖20余次;自主研发的水下捕捞机器人于2019年获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于2020年获批辽宁省水下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交通部、辽宁省、大连市及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等近60项,水下机器人研发经费投入2000余万元。

        付先平认为,当下,水下机器人研究亟须突破的技术包括水下动态环境感知、自主抓取技术等。这些技术的突破可帮助水下机器人在各种海况下实现自主无人作业。

        “随着水下机器人抓取大赛的推进,过去5年水下机器人相关技术已取得了较大进步,机器人稳定性、机器人抓取效率已得到普遍提升,全国水下机器人研究顶尖团队也建立了稳固的合作研发机制,为水下机器人真实场景应用提供了研发、合作基础。”付先平说,“当前水下机器人单位时间内抓取数量逐步逼近潜水员,应该在不远的将来会彻底替代传统海产品捕捞从业人员。”

        原文标题及链接:“大连力量”加速生长

来源:大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