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会议在哈工程召开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8日 浏览量:1555 字体大小: A+ A-
11月16日至17日,第五届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会议(ICNAME2021)暨首届国际船舶智能与自主航行技术论坛在校召开。来自中国、俄罗斯、法国、挪威、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15个国家的95家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的著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会议。
会议围绕智能船与自主船、绿色船舶技术展开深层次交流,探讨加速推进船舶的智能化、无人化、数字化、低碳化等前沿创新技术,共同发起建立“船舶智能与自主航行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的倡议,深化全球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科技合作,共同推动国际船海领域科技进步。
校党委书记高岩、俄罗斯马林内特行业中心负责人亚历山大·平斯基(Alexander Pinskiy)、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郭大成分别致辞。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事安全部部长海克·德金(Heike Deggim)女士受邀参会并讲话。校长助理赵玉新出席会议。
高岩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船舶与海洋领域的创新与合作情况,阐释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希望大家能够通过ICNAME合作平台,加强智能船舶、绿色船舶领域科学技术攻关,携手解决船舶行业低碳化转型遇到的技术瓶颈,通过建设“船舶智能与自主航行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打造集国际化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国际化协同平台,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
亚历山大·平斯基表示在全球经济和技术发展过程中,国际合作如今显得至关重要。高校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都对国际合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他希望大会获得更多成果,推动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领域的长期合作。
郭大成表示,当前世界船舶工业正发生超越传统的技术更新和变革,智能化和去碳化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词,中国政府正全力推进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双碳”战略和“3060”目标。这次大会的召开将推进国际船舶工程领域专家学者在智能船舶、绿色船舶等领域的深度交流,希望为全球造船业、航运业和海洋开发产业带来生机与活力。
ICNAME理事长、校党委副书记夏桂华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后,首届国际船舶智能与自主航行技术论坛由俄罗斯交通大学校长亚历山大·克里莫夫(AlexanderKlimov)主持召开,来自中国、芬兰、日本、韩国、挪威、俄罗斯的与会代表分别对各自国家的船舶智能与自主航行研究发展情况做了介绍,并共同呼吁国际海事组织(IMO)推动建立有关自主船的适用法规。会议中,亚历山大·克里莫夫校长与夏桂华副书记共同发起了建立船舶智能与自主航行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的倡议。
本次会议线下共设哈尔滨工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俄罗斯交通大学等多个分会场,线上则以中英双频道向全球直播大会盛况。在为期两天的会程里,会议召开了国际船舶智能与自主航行技术论坛、绿色船舶技术论坛、船舶与海洋工程青年创新论坛等分论坛,共做报告31场。报告人就智能船舶现状及发展趋势、绿色船舶前沿技术的相关研究情况进行了分享,内容涉及自主航行船、绿色低碳能源等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行业需求及前沿科学问题。线下会场近千人参加,网络直播播放量达到3000余人次。
本次大会由中国船舶行业协会、俄罗斯马林内特海洋行业中心、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国际组织(ICNAME)主办,由我校、俄罗斯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挪威科技大学、芬兰萨塔昆塔应用科技大学、东京海洋科技大学、韩国首尔大学联合承办。
由学校牵头成立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国际组织(ICNAME)自2015年6月成立以来,得到了国内外业界的广泛响应和支持,理事会单位和观察员单位数量不断增加。经过五年的发展,现已有中、俄、新、法、英、日、韩、乌、葡、泰等近20个国家的70家理事单位和观察员单位。成立以来,ICNAME着力搭建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和加强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领域知名高校、研究机构、行业单位之间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的相互合作和共同发展,为推动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及研究成果在工业领域的转化与应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
- 大连海事大学:集聚海事科技资源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青岛市社会主义学院、海洋发展研究院与青岛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 中国海洋大学获首批山东省科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体立项建设
- 哈工程参与建设的亚欧现代海洋产业技术及装备研究院启动
- 汇聚青年科技力量 支撑海洋科技发展未来 200余位学者共聚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
- 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海洋学研究所获批组建辽宁省海洋实时预警重点实验室、共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辽宁海洋资源环境研究应用中心
- 厦门大学高树基团队在Nature Geoscience上发表成果揭示海洋生物泵调控的碳、氮复合气候效应
- 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取得重大突破
- 中国海洋大学麦康森院士:“国信1号”突破六大关键技术!
- 集美大学祁第团队在GRL上发表成果揭示西北太平洋人为碳加速累积与酸化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