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科大举行服务国防和船舶海工产业座谈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15日 浏览量:1439 字体大小: A+ A-
作为一所具有船舶与海洋特色高校,如何在“十四五”期间更好地与产业对接,并坚守为国防科技工业服务? 3月9日下午,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姜良,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卢载贵,省国防科工办民爆船舶处处长程梦玮、四级调研员彭文进,镇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四级调研员马元兴等一行来学校调研交流。副校长王加友,党委常委、副校长俞孟蕻,机关有关部门和学院负责同志参加。
王加友介绍了学校建设与发展情况。他说,学校围绕船舶、海洋等产业进行深耕,在船舶设计、建造、自动化、焊接、管理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学校科研经费持续增长,承担国防科研能力不断增强,为国防、为海军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加强与国防科技融合,为策应海洋强国战略,新近成立了海洋学院,期待为国家承担更多的责任。长期以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学校平台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希望今后继续得到省厅帮助与指导。
程梦玮就省政府颁发的《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进行了详细解读。该计划聚焦省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提出通过三年的努力,全省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显著壮大,制造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率先建成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科技处处长周宏根、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院长窦培林、能源与动力学院院长温华兵、电子信息学院院长姜文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芦笙、海洋装备研究院院长谷家扬、江苏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蒋志勇、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叶涛锋、海洋装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奕飞等,先后围绕《行动计划》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大家认为,江苏发展船舶与海工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人才、产业优势明显,造船完工量占全国三分之一,连续12年位居全国首位,长三角成为世界造船的中心,江苏有必要集中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智慧,筹建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
卢载贵认为本次研讨是一次头脑风暴会,船舶与海工为大国重器做出重要贡献,我省出台的船舶与海工产业“十四五”规划为未来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面向“十四五”船舶与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智改数转”要凝聚共同力量与智慧,把握机遇,趁势而上,为全省船舶与海工产业提供优良服务。
俞孟蕻表示,在“十四五”推进之年,迎来了良好发展态势,下一步要摸清家底,整合资源,打通信息“孤岛”,创新机制体制。按照国家中长期、江苏省“十四五”船舶与海工产业发展规划,努力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为江苏船海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曾在“远望号”上服役、与“船”结缘20多年的姜良书记,对船舶工业怀有特殊的情感。他说,江苏历来重视产业的布局与发展,由江科大参加编制的“十四五”船舶与海工产业发展规划,得到充分肯定。江苏是制造业大省,船舶虽“小”,但地位重要。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化水平提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市场份额。这些年来,经过长期的奋斗,江科大在船舶与海工方面具有深厚的沉淀,在国防等科研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已具备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学校可以在“智改数转”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船舶与海工是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相对较低的产业,希望学校抓住发展契机,立足于工程化,走出一条新型产业化路子,为我省船舶与海工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助推国家和我省船舶与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江苏科技大学
- 大连海事大学:集聚海事科技资源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青岛市社会主义学院、海洋发展研究院与青岛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 中国海洋大学获首批山东省科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体立项建设
- 哈工程参与建设的亚欧现代海洋产业技术及装备研究院启动
- 汇聚青年科技力量 支撑海洋科技发展未来 200余位学者共聚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
- 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海洋学研究所获批组建辽宁省海洋实时预警重点实验室、共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辽宁海洋资源环境研究应用中心
- 厦门大学高树基团队在Nature Geoscience上发表成果揭示海洋生物泵调控的碳、氮复合气候效应
- 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取得重大突破
- 中国海洋大学麦康森院士:“国信1号”突破六大关键技术!
- 集美大学祁第团队在GRL上发表成果揭示西北太平洋人为碳加速累积与酸化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