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张宇团队设计新型引物助力海沟微生物多样性检测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05日 浏览量:1346 字体大小: A+ A-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张宇研究员指导的博士生杨娜在环境微生物领域经典期刊《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上发表题为“Novel primers for 16S rRNA gene-based archaeal and bacterial community analysis in oceanic trench sediments”的研究论文。杨娜为本文第一作者,张宇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深部生命国际研究中心(IC-DLI)团队的支持,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上海交通大学“深蓝计划”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海沟是位于深海板块边缘的陡峭、狭长的沟槽,具有超高的静水压力和相对隔离的水文地质,孕育了独特的微生物生态系统。目前,对于海沟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的调查主要依靠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这些通用引物的设计没有考虑海沟的特异性。因此,针对海沟沉积物中独特的微生物群落来设计特异性引物,是提升海沟微生物多样性检测分辨率和覆盖度的必要环节。 本研究中,基于克隆文库技术,研究者利用来自马里亚纳海沟的沉积物样本,分别构建了396条古菌和1868条细菌16S rRNA基因全长序列。并进一步根据PDFaith和MNTD系统发育分析证明了V3–V4区域为海沟沉积物微生物群落中最具代表性的16S rRNA基因高变区。为了更好地覆盖海沟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信息,研究者还从海沟沉积物样本的宏基因组数据集中提取了34条古菌和986条细菌全长16S rRNA基因序列。基于以上两部分数据集,研究者设计了2对古菌特异性引物(A306F/A713R和A350F/A751R)和1对细菌特异性引物(B344F/B749R),并在来源于马里亚纳海沟的30个沉积物样本中验证了三对新设计引物的有效性、特异性、覆盖度以及潜在的应用价值。 研究发现,与通用引物相比,在30个马里亚纳海沟沉积物中,有46个科水平的细菌仅可被新设计的引物B344F/B749R检测到;有8个科水平的古菌仅可被新设计的引物A306F/A713R检测到。此外,A306F/A713R在所有测试的古菌引物中覆盖了最多的ASVs(扩增子序列变体),表明其在海沟沉积物中可以探测到更多的古菌物种,而这些古菌物种在基于通用引物的检测中很容易被忽视。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在高静水压力下海沟沉积物生态系统中独特的微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提供新手段。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 大连海事大学:集聚海事科技资源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青岛市社会主义学院、海洋发展研究院与青岛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 中国海洋大学获首批山东省科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体立项建设
- 哈工程参与建设的亚欧现代海洋产业技术及装备研究院启动
- 汇聚青年科技力量 支撑海洋科技发展未来 200余位学者共聚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
- 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海洋学研究所获批组建辽宁省海洋实时预警重点实验室、共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辽宁海洋资源环境研究应用中心
- 厦门大学高树基团队在Nature Geoscience上发表成果揭示海洋生物泵调控的碳、氮复合气候效应
- 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取得重大突破
- 中国海洋大学麦康森院士:“国信1号”突破六大关键技术!
- 集美大学祁第团队在GRL上发表成果揭示西北太平洋人为碳加速累积与酸化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