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学深渊中心团队参与的研究成果登上《自然》封面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8日 浏览量:1193 字体大小: A+ A-
<p> 2021年3月4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英文刊名<em>nature</em>)封面发表了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潘彬彬团队与浙江大学等单位合作的仿生深海软体机器人最新研究:马里亚纳海沟的自驱动软体机器人(Self-powered soft robot in the Mariana Trench),该研究成果率先实现了软体机器人的万米深海操控以及深海自主游动实验。</p> <p> 在研究期间,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潘彬彬团队与浙江大学李铁风团队合作开展了软体机器人从实验室常压环境到11000米深海环境的高压、高盐、低温的试验与改进,在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通过数十次压力试验完成了软体机器人的耐压性能改进。潘彬彬团队还在此基础上为柔性机器人研发了基于万米着陆器的专用海试设备——深海穿梭平台,并于2018、2019年两个航次,数次搭载柔性机器人到达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开展了海试,为软体机器人的最终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span > <br /> </span></p> <p> 潘彬彬副研究员长期从事深海装备的研发,先后参加了“蛟龙”号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从2013年深渊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成立至今潘彬彬团队完成了两代5台万米着陆器、万米级穿梭平台、4500剖面浮标、全海深采水器、全海深主动生物诱捕器、全海深沉积物取样器、全海深新材料执行器、6000米恒速注射器、万米高清摄像机、两型通信标样机等深海设备/装备的研发。承担了多个航次的万米着陆器试验与采样作业任务,有效支撑了深渊科学的发展。团队已在国内外杂志发表二十余篇论文,申请十余项专利、出版专著3本。</p> <p>全文链接:</p> <p><del>{非本站网址}</del>/articles/s41586-020-03153-z</p>
来源: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最新动态
- 大连海事大学:集聚海事科技资源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青岛市社会主义学院、海洋发展研究院与青岛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 中国海洋大学获首批山东省科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体立项建设
- 哈工程参与建设的亚欧现代海洋产业技术及装备研究院启动
- 汇聚青年科技力量 支撑海洋科技发展未来 200余位学者共聚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
- 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海洋学研究所获批组建辽宁省海洋实时预警重点实验室、共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辽宁海洋资源环境研究应用中心
- 厦门大学高树基团队在Nature Geoscience上发表成果揭示海洋生物泵调控的碳、氮复合气候效应
- 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取得重大突破
- 中国海洋大学麦康森院士:“国信1号”突破六大关键技术!
- 集美大学祁第团队在GRL上发表成果揭示西北太平洋人为碳加速累积与酸化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