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上海国际海事信息与文献网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微博

随时随地获取更多资讯和服务

让我们成为您身边的海事信息专家

  首页>>物流

立足交通强国建设 展现湖北水运新作为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08日    浏览量:595   字体大小:  A+   A-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湖北江河纵横、河湖密布,具有难得的水运资源禀赋。在交通强国建设框架下,发挥好水运作用,对服务保障湖北建成经济强省、产业强省十分重要。立足交通强国建设,我们将奋力推动湖北水运高质量发展,实现湖北水运新作为。

一、准确把握水运发展方向,推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落地

水运要立足湖北交通发展战略定位。结合湖北“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开创九州通衢新优势”的新战略定位,在加快构建“三枢纽两走廊三区域九通道”为主要内容的综合交通运输布局下,水运要发展好江海联运,重点畅通经长江—外高桥—洋山—宁波舟山的东向入海通道、经汉江—运河—松西河—湘江—湘桂运河—西江—粤港澳的南向入海通道。

水运强起来必须全面提升两大能力。既要强航道、强港口、强铁水联运,提升吞吐通过能力,也要强运输装备(船舶)、强智能航运、强治理体系,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水运发展要“点面结合、远近结合”(以“十四五”规划为面、以交通强国示范项目为点,以2025为主、兼顾2035、展望2050)。要着力把“弱项变强、强项变优”,努力实现“五通”:航道畅通、枢纽互通、江海联通、港城融通、信息直通。

二、展望“十四五”,重点谋划“实施六大升级工程、开展六个强国示范”

按照“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中间对接”的要求,我们初步思考了“十四五”期湖北水运的主要思路、重点任务,即“实施六大升级工程、开展六个强国示范”。

(一)实施以“南北贯通、水网连通”为主要内容的航道升级工程。对标国内的江苏、浙江和国外莱茵河,我省内河航道里程、等级与之差距并不大,差距最大的是航道的贯通、连通和养护。所以,未来湖北的航道升级,重中之重是构建“一纵三横、一网十线”高等级航道网。

贯通一纵。北起与河南相接的唐白河,经过汉江、江汉运河、长江,南联与湖南相通的松西河为主线,构建贯通我省南北的纵向水运新干线。远期将连接湖南规划实施的湘桂运河,经西江出海,形成南北贯通的纵向水运大通道。

联通一网。即“3纵4横5连”的江汉平原航道网,主要包括:纵向通道3条——松虎航线、府河、大富水;横向通道4条——汉北河航线、内荆河航线、东荆河、通顺河;连接段5条——江汉航线新城段、天北长渠、田关渠、东干渠、沦河。

提升三横。分别为长江、汉江、清江。长江干线,继续重点实施完成长江“645”工程;汉江干线,加快推进兴隆至蔡甸段Ⅱ级航道整治工程、汉江兴隆枢纽二线船闸工程,初步实现汉江兴隆以下河段通航2000t级船舶;清江干线,实施清江高坝洲库区航道工程、清江隔河岩库区航道工程,达到规划的Ⅲ级航道标准。

串联十线。主要有富水、陆水、蕲水、浠水、巴河、举水、堵河、沿渡河、香溪河、黄柏河。

改造8闸。新建兴隆2000吨级二线船闸、王甫洲1000吨级船闸,实施新城、习家口、鲁店、螺山、宦子口、福田寺船闸大修工程。

强化管养。按照《内河航道维护技术规范》,将4级以上高等级航道及通航设施纳入省管养。

从而基本建成以长江、汉江为核心,三级及以上航道为主体,四级航道为补充,干支衔接、网络畅通、运转高效、绿色生态的高等级航道网。

(二)开展六个方面的交通强国水运示范。

一是建设畅通绿色智慧集约的汉江现代内河航道。

建设一流的设施。加快汉江畅通航道,全面完成雅口、碾盘山、孤山、新集四级在建枢纽的建设;开工并完成兴隆、王甫洲二线船闸建设;开工并基本完成襄阳以下2000吨级航道工程建设。应用一流的技术,加快智慧航道建设,加快电子航道图、岸基视频监控、雷达基站、遥测遥感航标、船闸“过闸通”APP等项目,实现汉江船岸协同智能航道全覆盖。实现一流的管理,建立高效管理体制,推进汉江航道集中统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各级船闸统一调度管理,统筹汉江航道上下游、左右岸一体化发展。打造生态绿色示范,实行梯级联合生态调度,完善枢纽鱼道设施,开展增殖放流,试点船舶污染物排放实时在线监控。提供一流的服务,加快航运服务设施建设,统一规划布局建设汉江锚地、救助基地、污染物接受转运码头等设施,形成保障有力、覆盖全面的通航支持保障体系。

二是实施以“扩容扩能、完善功能”为重点的港口提质工程。

继续加快港口布局优化,将襄阳港由重要港口提升为主要港口,推动整合黄冈、十堰、孝感、荆门、咸宁五地港口分别组建黄冈港、十堰港、孝感港、荆门港、咸宁港,全省形成5主11重的港口布局体系。继续加快港口扩容增效,将重点推进武汉阳逻港三期后续工程等一批码头项目,预计建成码头泊位120个,到2025年,全省港口吞吐能力达到5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800万TEU。提升对外开放功能,推动宜昌、荆州主要港口提升为水运一类口岸,襄阳、仙桃、沙洋等部分重要港口成为水运二类口岸,推进主要港口海关综合监管区项目以及港区内的加工、物流园项目的规划和建设。

三是实施以“铁水联运、江海直达”为重点的多式联运升级工程。“十四五”期在5个多式联运国家示范工程基础上,再推进5个疏港铁路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新建武汉阳逻港集装箱港区铁水联运二期工程、仙桃港、钟祥港、襄阳港唐白河港区、小河港区铁路连接线建设。

四是实施以“船型研发、技术创新”为重点的水运装备设施现代化升级工程。长江新船型方面,研发建造长江干支直达、江海直达专业化船舶,在1140TEU集装箱船型基础上,重点支持江海直达船型逐步提升到1500箱级。汉江新船型方面,研发并推广适应汉江兴隆以下、江汉运河、长江航行的汉江联运新船型和适应汉江过闸新船型。同时发展新能源船舶,鼓励推广船舶使用LNG燃料的应用,研发电力驱动船舶,推动能耗小、排放低船型的推广应用。

五是实施以“智能航运、智慧港航”为重点的信息化提升工程。建设汉江“数字化”航道,汉江航道中加快开发应用电子航道图、建成汉江、江汉运河等国家高等级航道的电子航道图系统;在航标技术中应用遥测遥感技术,建设智能化航标;建设汉江船闸调度系统“船闸通”,建设水上ETC,提高过闸效率。全面推进港口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应用,构建“互联网+港口”管理服务模式,推进全省主要港口EDI系统平台建设,加强港口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功能服务,建设功能完善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电子口岸水运平台等电子信息系统;突出港口设施设备智能化,打造先进智能的现代化港口体系。加快安全监管与应急救助信息化建设,建设电子巡航系统,构建覆盖范围全面、响应快速、保障有力的省、市、县三级互联的水上监管信息化平台;结合GPS监测预警系统、水上视频监控、船舶污染在线监测等手段对辖区船舶污染物排放和水上污染事故的发生进行监视。

六是实施以“培育水运+旅游+绿色航运”为重点的水运保障服务升级工程。发展高端水上旅游,依托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充分挖掘长江旅游文化资源,将湖北沿江地区打造成国际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长江中游精品旅游廊道和湖北旅游活力驱动轴;加强与上、下游地区的旅游资源整合和线路对接,共同打造长江黄金旅游线。促进库区、湖泊水运旅游融合发展。加强水上旅游与地方特色文化结合,优化旅游码头规划布局,打造以清江航道为试点示范的生态绿色旅游区。实施洪湖红色旅游航道及恩施忠建河等绿色生态旅游航道建设,以改善库湖区居民出行条件为重点,加强旅游渡运码头的旅游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库湖区旅游航道及旅游客运码头建设,促进水上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交通+旅游”客运码头功能。在长江、汉江、清江规划实施一批整合航道海事公务船靠泊和水上旅游功能的客运码头项目,沿长江汉江清江县市布局客运码头,发展水运旅游。

通过未来五年努力,预计到2025年,湖北将建成东向出海、西连成渝、南北贯通、水运成网的长江中游航道网体系,三级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将达到2500公里,形成长江湖北段武汉以下万吨级、武汉以上5000吨级,汉江湖北段襄阳以下2000吨级、襄阳以上500吨级格局。

港口吞吐能力将达到5亿吨,基本建成以武汉港为主体,黄石港、宜昌港、荆州港、襄阳港为辅,其他港口为补充的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集约发展的现代化港口体系。着力构建辐射中西部地区、连接国际航运市场的区域性集装箱、大宗散货以及汽车滚装运输的港口枢纽。

千箱级江海直达集装箱船、万吨级散货船、500以上客位大型游轮将成为领军船型,电子航道图、卫星定位航标得到广泛应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在水运行业开展试点示范。

 

 

 

来源:《中国水运》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