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上海国际海事信息与文献网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微博

随时随地获取更多资讯和服务

让我们成为您身边的海事信息专家

  首页>>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动态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何以从“基本建成”到“全面建成”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0日    浏览量:5631   字体大小:  A+   A- 

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发〔2009〕19号文),“意见”指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在国家重大战略的指导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上海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和上海航运业界共同努力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作为长期关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研究者,我可以明确地得出,今年(2020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这一阶段性目标已经实现。为此,我们可以从数据和国际评价两个方面予以论证。

一、从一系列重要的客观数据看,这一阶段性目标已经达成

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的,当时以建设国际枢纽港为重点,同时探索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国际枢纽港的标志就是建设洋山港、长江口航道整治以及国际邮轮港建设,高端航运服务业则起步于上海航运交易所的成立。自“国发19号’文件出台以后,上海在对标国际知名的航运中心时就意识到,仅仅有国际枢纽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际航运中心,航运要素的高度集聚(特别是高端航运服务要素的集聚)是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真正开始实施“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即发展国际枢纽港和推动高端航运服务业集聚。这些年来,这两个“轮子”相互促进,互为支撑,共同推进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步伐。那么,通过这些年来的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取得了哪些进步呢?这些进步在国际对标下处于什么水平呢?这个发展水平是否已经达到了国发19号文件提出的目标要求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一系列数据。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上海国际枢纽港的发展情况。

截至到2019 年底,上海港在国际上已成为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最密、覆盖面最广的港口(联合国《航运年度评论》报告中,连续九年把上海港列为全球连通度排名第一的港口),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十年保持世界首位,2019年达4330.3万标准箱(排位第二的新加坡港为3720万标准箱);其中,长期以为上海港不适合水水转运的观点被彻底颠覆,上海今年(2020年)集装箱水水转运量将会突破50%,国际枢纽港地位愈发凸显。特别值得骄傲的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区四期集装箱自动化码头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再看看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论证,到2010年完成三期的整治,航道水深达到-12.5米,为外高桥集装箱码头承担超过上海集装箱吞吐量一半的业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相对起步较晚的上海邮轮产业经过这些年的建设成绩斐然,吴淞邮轮港和位于北外滩的国际客运中心形成了上海邮轮的组合型母港,通过多年邮轮母港设施建设以及邮轮旅游的市场培育,目前邮轮客流量已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际枢纽港的理解也包括了上海空港;这里也有一系列可喜的数字,上海机场旅客吞吐量连续 4 年全球排名第四。浦东机场航空货邮吞吐量连续十二年位居全球第三。上海已经成为中国大陆乃至世界海空枢纽地位双双名列前茅的国际枢纽型城市。

如果仅仅有以上这些海空枢纽的物流数据还不能证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建成的话,我们再来看看另一“轮”—航运服务业的发展情况。

上海已经成为全球航运界高度关注的城市,众多国际知名机构或者全球性航运企业如果需要在中国甚至亚洲设置区域性机构时,他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上海;例如,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亚洲船级社协会、国际海上人命救助联盟亚太中心、上海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中心、中国船东协会、中国港口协会、中国船东互保协会等一批国际性(全国性)航运功能性机构云集上海;又如,全球十大船舶管理机构中的 6 家、国际船级社协会正式成员中的 10 家、全球排名前百位班轮公司中的 39 家、全球排名前五的邮轮企业等都在上海设立了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特别是我国最大也是全球最大的航运企业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将其总部落户在上海,目前其综合运力规模排名世界第一,旗下集装箱船队运力世界第三,能源运输船队运力世界第一,船员管理规模世界第一;还有值得上海骄傲的是全球著名的港口装备企业--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在上海发展,多年来振华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机械重型装备制造商,集装箱起重机国际市场占有率处于全球“统治”地位,市场份额超过四分之三。

在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方面,上海目前共有包括11家航运保险营运中心在内的57家财产保险公司和3家再保险公司,船货险保费收入的市场份额仅次于伦敦和新加坡位列第三(超过了中国香港)。上海航运交易所在全球首创的集装箱运价指数已经在全球航运界树立了不可替代的影响力,成为世界航运市场的三大指数之一;在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FMC)运价备案所统计的挂钩协议中,与上海航交所指数挂钩的协议比例占他们所接收的挂钩合约的78%,这充分体现了该指数的国际影响力。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作为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一起成长起来的本土航运咨询机构,借助于上海海事大学学科和人才优势,通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在国内外航运领域影响力不断攀升;研究中心倡议成立的“全球航运智库联盟”秘书处常设上海,19家成员单位遍布包括非洲在内的全球各洲;研究中心编制的“中国航运景气指数”已被国际航运业界广泛引用。在海事法律和仲裁方面,上海的海事相关律所及合伙人数量排名全球第四,海事仲裁案件数占全国71.4%。在本土高端航运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性高端航运服务机构云集上海,目前,上海已经呈现出万商云集,产业成链的航运要素高度集聚的繁荣景象。

航运文化是现代航运中心不可或缺的重要体现,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具有特色的组成部分。2008年上海海事大学主体搬迁临港新校区,成为全球校园面积最大,专业学科门类最齐全的航海类院校;一所全球知名的海事大学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2010年建成开馆的全球最大的中国(上海)航海博物馆在临港地区落成,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的文化标志。

当然,我们还需要从航运市场环境是否优良角度来审视。这些年来,在国家以及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上海以改革精神不断探索,营商环境得到不断优化;特别是2013年上海率先成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之后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成立了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和特殊综合保税区,将改革开放步入深水区。如在航运领域出台了一些列改革开放政策,发布了涉及航运领域的负面清单,不断改善口岸环境,率先打造单一窗口,口岸服务效率明显提高,口岸成本显著下降,这一显著变化已获得了贸易界和航运界的高度评价。关于营商环境的评价最优说服力的就是世界银行有关各国营商环境的评价,根据《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2020年的中国排名跃升至第31位,其中上海统计权重占到55%,这充分反映上海在提升中国营商环境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海市人大于2016年通过了《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从法律层面保障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可持续的发展。

从以上这些数据和事实足以证明,无论从海空枢纽所承担的货物和人员吞吐量,还是在全球具有较高份额的航运服务业务量,以及众多国际组织和企业云集上海,都印证了全球航运资源已大量地集聚上海并在这里进行配置,这正是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所确定的目标要求。

二、从国际评价中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建成

如果上述数据和事实还是不能完全证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建成,那么,我们一起来听听国际航运界是如何评价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

我们都知道,全球最权威的航运国际性组织是联合国的世界海事组织(IMO),我们来听听该组织领导是如何评价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2017年5月15日,在上海市市长应勇会见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林基泽一行时,林基泽秘书长认为,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看,上海都已经成为世界级的航运中心。根据他的观点,已经不是“基本建成”,而是“已经建成”了。

国际上对航运中心的评价并不多,但从2014年开始,由全球航运界著名机构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与我国中央级媒体新华社共同编制了“新华社.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从该指数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连续几年逐年提升排名,从第7位上升到今年(2020年)的第3位(排在上海之前的都是国际上已经公认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航运中心:新加坡、伦敦),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进入了全球航运中心的前三甲。

表1 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排名 

全球排名

    2020年

           2019年

        2015年


 

 

 

航运中心

       综合评分

           航运中心

        综合评分

     航运中心

   综合评分


 

1

新加坡

97.2

新加坡

97.85

新加坡

85.73

2

伦敦

83.3

香港

84.68

伦敦

76.52

3

上海

81.2

伦敦

83.90

香港

76.12

4

香港

80.6

上海

80.87

鹿特丹

70.91

5

迪拜

75.3

迪拜

79.39

汉堡

70.48

6

鹿特丹

74.4

鹿特丹

76.59

上海

69.41

资料来源: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
 

我们再来看一个国外机构--挪威航运咨询机构MENON(梅农)和挪威船级社(DNV.GL)联合发布的“世界领先海事之都(2017)”报告,该报告所提的“海事之都”从其指标内涵看就是我们所称的航运中心。在这个排名中,上海位列新加坡、汉堡、奥斯陆之后,排在第四名(排在伦敦、香港之前),这份报告在国际航运界也有较大影响(下表反映了该指标总排名情况)。

表2 世界领先海事之都排名(2017)

排名

  航运

      金融法律

  海事技术

  港口物流

    吸引力

   总体排名

1

新加坡

伦敦

奥斯陆

新加坡

新加坡

新加坡

2

汉堡

奥斯陆

新加坡

上海

奥斯陆

汉堡

3

雅典

纽约

东京

鹿特丹

哥本哈根

奥斯陆

4

伦敦

新加坡

上海

香港

汉堡

上海

5

香港

上海

釜山

汉堡

迪拜

伦敦

资料来源:THE LEADINGMARITIME CAPITALSOF THE WORLD2017(世界领先海事之都 2017)

从这些世界权威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已经得到国际航运界的公认。因此,“国发〔2009〕19号”文所确定的“基本建成”这一阶段性目标显然已经达成。

本人认为,如果按上述这些国际机构的评价,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已经不止是我们一般对“基本建成”概念的理解程度了,而是非常接近于“建成”的“基本建成”。排位在第三、第四难道还不是国际航运中心?当然,“基本建成”,那怕非常接近于“建成”,我们还是要看到上海与伦敦、新加坡(特别是新加坡)之间的差距,甚至在不少方面与中国香港的航运中心也存在差距。因此,如何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从“基本建成”到“完全建成”,这恰恰是我们目前特别需要思考的。

三、如何从“基本建成”到“全面建成”国际航运中心?

在充分肯定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建成这一阶段性目标实现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真正建成全球领先的国际航运中心还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政府和航运业界万万不可松懈。为此,我们应认真对标国际上领先的航运中心,研究预判未来航运中心发展趋势,紧紧抓住上海航运发展的自身特色,努力弥补不可或缺的短板,尽早为下一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谋划发展之路。

1、抓住数字航运发展契机,实现航运中心换道超越

按照《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发展目标,至2035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与《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中,对航运中心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结合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以及打造全球卓越城市的发展目标,本人觉得未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目标可以考虑是,港口生产智能化、航运物流高效化、航运服务精准化、航运要素数字化,全面建成全球卓越的智慧绿色引领的国际航运中心。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阶段性,前一阶段,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主要采取跟随型的发展路径,认真学习国际著名航运中心的发展之路,而未来,航运中心建设应从跟随型发展思路向换道超越型的发展思路转变。如何换道?数字化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超越发展的可能。总体而言,在航运数字化方面,全球各航运中心发展的差距并不大,各自都在积极探索,而中国这些年来在数字经济方面发展迅速,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正在不断地运用于航运业,这将促使航运中心从传统的实体航运中心发展模式向实体+虚拟的数字航运中心转型。为此,未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要紧紧抓住这一契机,以数字航运为引领,通过数字化实现跨区域的航运服务功能的全球辐射,实现从航运要素集聚型向航运要素辐射型转变,使上海真正成为具有全球引领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2、保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较高水平,为航运要素集聚提供物流基础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不可能走伦敦的老路,伦敦通过两百多年的航运发展,已经沉淀了大量航运产业,特别是高端航运服务业,这些高端航运服务依托于航运物流而产生,但又不因航运物流的迁移而容易转移。上海(以及像新加坡那样的新兴航运中心)由于航运中心建设的历史较短,在短时间内仍然需要依托航运物流来吸引航运全要素的集聚(特别是高端航运服务要素的集聚)。我们看到新加坡规划建设大士港,未来能力将达到6500万标准箱,这些说明航运中心建设需要有集装箱物流量的支撑。在航运中心形成过程中,各种航运服务要素的集聚主要是为了服务于航运物流量(如船公司的存在,物流系统的存在,货流的存在等等,都需要由此派生出来的各种航运服务功能为之服务),较高的航运物流量将引导附加值更高的航运要素的集聚。因此,在一定时期,上海港还是需要保持集装箱吞吐量在较高的水平。

3、不断优化上海港集疏运体系,促进港城融合发展

加快优化上海港口集疏运体系,进一步提升水水中转的比重,积极发展小内河的集疏运通道,特别是花大力气发展海铁联运,严格控制并逐步减少公路集装箱运输在集疏运中的比重。做到既要保持上海集装箱物流量在一个较高水平上,又不会对上海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优化港口的集疏运体系是今后航运中心建设的一大难点和重点。

4、发挥上海特色优势,吸引全球高端航运服务集聚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仍然需要积极吸引全球性的航运功能性机构集聚上海。通过多年努力,一批全球知名的航运服务机构和功能性机构在上海已形成集聚的态势,但应该注意到目前一些业界调查显示,全球航运界知名机构在亚洲首选地往往还是新加坡。时至今日,在上海发生的不少高端航运服务业务仍然被选择在伦敦或者新加坡处理。因此,发挥好上海依托我国经济强大的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上海特点确定重点发展的航运服务业,做大做强诸如航运金融保险、航运经纪交易、航运仲裁法律、航运咨询信息等高端服务业,大力推进全球性和全国性的航运功能性机构集聚上海,特别是大力支持对传统航运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

5、借力自贸新片区和特殊综保区制度创新,进一步推进航运业对外开放

在上海设立的特殊综保区在实现“一线放开,二线高效安全管住”的制度设计上已建立起很好的架构,这对上海未来比肩全球领先的航运中心创造了制度条件,力争突破上海航运产业发展中的制度性约束将是下一步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从国际对标中我们明显感到,航运发展的软环境是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要充分借助于国家给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和特殊综合保税区制度创新的契机,认真提出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不断缩小与新加坡、中国香港在这方面的差距,为航运中心建设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上海要建成全球领先的国际航运中心还任重道远,但是,我们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基础,我们要紧紧依托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借助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在努力打造三长角世界级港口群的过程中,实现全面建成全球领先的国际航运中心的这一目标。

来源:中国水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