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砥砺前行二十余载 潮起海天阔 风流浪淘沙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4日 浏览量:1551 字体大小: A+ A-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建成的目标年。
从装卸转运能力严重不足到上海港连续10年稳坐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第一大港,从寥寥无几的国际航线到联通全球的完善网络,从产业形态单一到聚集航运交易、经纪、保险等各类要素……二十余载砥砺前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显著提升。
发挥先导作用 航运枢纽功能国际领先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集装箱运输已逐步成为国际航运市场主要运输方式,船舶大型化、经营联盟化、运输干线网络化渐成趋势,给国际航运市场和世界港口布局带来重大影响。同时,东北亚地区港口之间围绕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竞争十分激烈。
从黄浦江沿岸12个装卸作业区,到长江口的外高桥港区,再到东海上的洋山深水港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主体——上海港完成了由河港向海港的“三级跳”。
为解决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上海研究建设吃水在15米以上的集装箱深水枢纽港。经过6年反复比较论证,2002年6月,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2005年12月建成投产。从此,上海港拥有了7万吨至10万吨级的集装箱泊位。紧随其后,洋山深水港区二、三、四期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其中,汇聚众多先进科技的四期工程,是目前全球正在运营的规模最大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已经成为中国工程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值得注意的是,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外高桥集装箱码头建设和洋山深水港区选址论证‘三管齐下’,是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有力支撑。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为上海港的发展赢得了关键的10年战略机遇期。”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张林表示。
“假如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不上马,外高桥港区就会因为缺乏深水航道而得不到有效发展,上海港在本世纪初就不可能以1000万标箱的水平跻身全球大港行列;假如洋山深水港工程项目不上马,那上海港只能止步于2000万标箱水平。”张林表示,今天上海港的发展正是得益于“三管齐下”所构成的稳固基础。
随着长江12.5米深水航道向上游延伸,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龙头,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长江港口体系逐步形成。南京以下“河港变海港”,长江中上游江海联运能力大幅提升,长江黄金水道焕发新活力。
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港成为全球首个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00万标箱的港口,2019年达4330.3万标箱,并连续10年蝉联世界集装箱吞吐量第一。一手牵着长江,一手牵着世界,目前上海港集装箱班轮航线直达全球近300个港口。
空港枢纽建设方面,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港已成为我国客运量最大的航空枢纽,全球排名第四;货运量全球领先,其中,浦东机场货邮吞吐量位列全球第三。2019年,上海机场通航全球50个国家,通航点总数达314个。两机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浦东机场三期扩建主体工程暨卫星厅、机场捷运系统正式启用,航班靠桥率和放行正常率进一步提升。2019年,两机场旅客吞吐量首超1.2亿人次,完成货邮吞吐量405.7万吨。两机场智慧服务、自助服务设施更加普及,货运电子运单快速推广,旅客出行体验和物流效率进一步提升。
聚集产业要素 航运服务能级大幅提升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离不开“航运”二字。依托有着170多年港航产业发展历史的虹口北外滩,在虹口区注册的航运企业从2007年的1600余家增长到2019年年底的4700余家;以陆家嘴地区为重点,浦东新区注册航运企业数近8000家。
2016年2月,由中国远洋和中国海运重组产生的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远海运集团)在上海正式宣告成立。成立伊始,中远海运集团便拥有船队综合运力、干散货自有船队运力、油轮运力、杂货特种船队运力4项“世界第一”,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国际航运竞争力,充实巩固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作用和地位。
“在这艘‘巨舰’扬帆启航之际,我们也充分认识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为集团的发展壮大搭建了广阔平台,也为我们破浪前行提供巨大推动力。”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许立荣表示,集团的集装箱运输、能源运输、航运金融、装备制造、港口等专业公司总部相继落户上海。
得益于一代代港航人的不懈奋斗和经济、金融、贸易等大环境的优化提升,上海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全球百强航运企业和国际航运组织在此集聚,海事法律与仲裁、航运融资与保险、海事教育与研发、航运咨询与信息等服务能级进一步提高。
1996年11月,我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国家级航运交易所——上海航运交易所应运而生。
首创“一门式”通关服务平台,搭建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首发国际集装箱运价指数,填补国际空白,并逐步打造21大类涵盖各主要运输市场及船员薪酬、“一带一路”、船舶价格等主要指标在内的“上海航运指数(SHSI)”品牌……20多年来,上海航运交易所也书写了中国航运业的诸多“第一”。
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政策的推进下,与航运服务相关的多种业务准入门槛得以大幅降低。上海现代航运服务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并向更高端方向发展。
2019年上海船舶险和货运险业务总量达到43.7亿元,在全国占比23.5%。上海已成为国内航运保险市场中心,2019年国际市场份额名列前茅。
在上海,航运融资服务正逐步深化,自贸试验区建设为航运金融租赁提供发展契机。据了解,多家在沪注册的金融租赁公司已获得在境内保税地区设立项目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资格。截至2019年年底,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域累计设立融资租赁母公司1400余家,SPV(特殊目的实体)项目公司近400家。
在船舶检验方面,目前全球主要船级社中,14家机构在沪设立区域总部。“随着上海外向型经济发展、贸易量增加以及航运产业集聚,我们在上海与很多航运公司、船厂、金融机构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展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DNV GL船级社高级副总裁兼海事部大中国区总经理科莱信心十足。
优化营商环境 航运创新能力全面增强
曾经,“星期五现象”一度困扰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由于进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每到周末休息前,上海口岸便会出现人流、信息流和货物流拥堵。
如今,7×24小时全年无休服务,方便快捷的网上业务办理,为上海航运、贸易产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根据世界银行《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上海跨境贸易便利度在具有可比性的海运经济体中排名全球第五。
响应国家减税降费部署,上海着力提升口岸成本优势,跨境贸易合规费用中的政府性基金、港口经营收费、航运企业经营收费、报关代理费用等全链条收费明显降低。
与此同时,如何压缩业务办理时间,简化环节提升效率,成为上海口岸单位关注的重点工作。2014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通过统一的电子平台处理国际贸易当中的各类申报,为企业节省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
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目标,各项便民利企举措跑出“加速度”。
上海鼎衡船务有限责任公司是上海海事局网上政务中心本港买卖“零待时”服务的受益者。“我公司运营的船舶以光船租赁为主,实际船东遍布全国各地,以往办理船东变更手续至少要停航一个月。‘零待时’服务为公司节省了一大笔费用。”该公司管理部助理周平平算了笔账,以每天8万美元的租金计算,船舶月租金高达240万美元。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战略部署,上海港航领域“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航运相关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力度不断加大,经营国际船舶管理(中资)业务、无船承运业务取消审批;“双减半”“双一百”等改革事项持续落实,审批承诺时限进一步压缩,申请材料大幅精简,国际航运业务实行“不见面”审批;“证照分离”改革全面实施,港口经营许可、海事证明材料实行告知承诺制度;事中事后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集装箱运价备案制度全面实施,诚信管理、分类监管、风险监管、联合惩戒、社会监督“五位一体”的行业综合监管体制初步构建……一系列改革措施,让营商环境越来越好。
勇立潮头、凌风远航。上海,必将在国际航运舞台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今日要闻
图片新闻
海外传真
热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