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韩国造船业遭遇用工寒潮
作者:薛 严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02日 浏览量:344 字体大小: A+ A-
2023年2月,韩国庆尚南道巨济市内的街道旁,几条彩色的横幅在寒风中摇晃着,横幅上写着“包吃住+初学者日薪15万韩元以上”“入职造船公司可领取100万韩元”等造船企业招工的内容,但横幅前几乎无人驻足。韩国造船企业凭借环保型船舶领域的技术优势取得了大量订单,但全球经济整体不振和劳动力严重短缺却紧紧扼住韩国造船业发展的势头。
环保型船舶订单激增
1月5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发布2022年韩国造船业统计报告,其中援引英国造船、海运行情分析机构克拉克森研究的数据显示,全球环保型船舶订单量为2606万修正总吨,占总订单量的62%。2021年,全球船舶总订单量为5362万修正总吨,环保型船舶订单量为1716万修正总吨,占比32%。由此可见,使用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甲醇、电力等燃料的环保型船舶快速成为未来船舶市场的主力产品。
2021年6月,国际海事组织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通过《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附则六的修正案,要求缔约国所有船舶按照提高能效的技术手段计算现有船舶能效指数,并设立年度运营碳强度指标和评级制度。
2023年1月1日,国际海事组织对上述修正案的执行开始进行数据收集并报告年度营运碳强度指标和评级。该修正案的强制执行导致环保型船舶在全球船舶市场上的走俏。
韩国优势在于高附加值
从2022年全年整体船舶市场数据看,韩国承揽订单1559万修正总吨,占订单总量的37%,继中国(占比49%)之后排在第二位,但韩国的竞争优势在于环保型船舶和高附加值船舶。2022年韩国5大造船公司新承揽环保型船舶订单1312修正总吨,占全球环保型船舶订单量的50%以上,位居榜首。
韩国承揽的环保型船舶订单中92%是液化天然气动力船舶,其后依次为甲醇动力船占5%、液化石油气动力船占3%。2022年全球液化天然气动力船舶订单中,韩国承揽量达到54%。在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型集装箱船、超大型油轮等高附加值船舶领域,韩国承揽订单1198万修正总吨,占全球订单量的58%。
2022年全球船舶总订单量相比2021年呈下降趋势,但受国际局势影响,全球液化天然气需求增加,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订单量比2021年增加131%,达到了历史最大规模的1452万修正总吨,这给韩国造船业带来利好。
招工困难如同慢性病
2023年1月,韩国产业研究院发布《造船业价值链竞争力分析和政策方向》,认为韩国在船舶研发、设计和生产方面竞争力较强,在售后、服务、需求上落后于中国和日本。在国际海事组织和欧盟加强环境规制的背景下,为确保造船业竞争力,韩国有必要在研发和设计领域,加快转型速度,保持环保及智能船舶领域技术优势,开发并扩充相关基础设施。
同时,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表示,为保障韩国造船产业竞争力,韩国政府今年将投入1300亿韩元,用于造船领域核心器材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
韩国政府和相关智库对自身造船业的分析可谓精细,也提出了面向碳中和时代的新措施,但面对经济低迷和劳动力短缺等客观事实,政府和企业像风中孤独摇摆的招工横幅一样无奈。
韩国造船海洋成套设备协会推算,截至2023年年底,造船业领域缺少近1.4万劳动力。2022年年底韩国发布的“2022年造船与海洋产业人力资源现状”报告显示,2022年12月底韩国共有95030人从事造船行业,只有2014年(203441人)的一半。为解决该问题,韩国政府和造船企业紧急引进外籍人力进行“输血”。
今年初发布的“韩国造船业招聘外籍人才的困难解决方案”中,开始允许造船公司及合作企业最多雇佣相当于本国员工数量(指在职3个月以上的全职员工)30%的外籍员工,打破了之前20%的限制。
如今行走在韩国主要造船企业的工作现场,到处可见来自东南亚等地的外籍员工和60岁以上的老年员工。从员工的角度看,造船工作现场有一定危险性,企业能够提供的薪酬与劳动危险和辛苦程度不成比例,而且造船业受外部需求影响太大,工作不稳定也会导致招工困难。
尽管环保和高附加值船舶订单成绩亮丽,但全球经济不振和招工困难如同慢性疾病困扰着韩国造船企业,业界代表企业现代重工的造船部门近三个季度的开工率都不足64%,足见其艰难。(科技日报驻韩国记者 薛 严)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