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上海国际海事信息与文献网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微博

随时随地获取更多资讯和服务

让我们成为您身边的海事信息专家

  首页>>科技>>海洋工程

我国首台超100千瓦气动式海浪发电装备下水背后的“海工装备梦”

作者:叶田 黄胜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31日    浏览量:230   字体大小:  A+   A- 

       南海之滨,银洲湖畔,江海奔腾。

这条享有珠三角西部“黄金水道”美誉的水上通道,无数通江达海的船舶在此川流不息。但这一次,银洲湖见证了一次了不起的历史时刻:

1月26日11时,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广东民华船艇科技有限公司码头鞭炮齐鸣,我国首台超100千瓦的气动式海浪发电装备“华清号”在这里成功下水。

从一张张图纸的构想到驶向“深蓝”,中国人对于波浪能的不断探索和有效利用,经历了20年的筚路蓝缕,终于“破茧化蝶”,照进现实。而江门海工制造的新征程,正意气风发、向海图强。

波浪能发电终梦圆

用波浪能发电,是人类的一个梦想。

波浪能是人类社会至今尚未具备商业化开发能力的品位最高、分布最广的海洋可再生清洁能源,其能量密度分别是风能和太阳能的5倍和20倍,年发电时间高于风能和太阳能,且蕴藏量非常丰富,高达70亿千瓦。

“未来,我国能源系统供给侧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和消费侧离岸电力需求将会急剧增长。”清华大学海洋波浪能利用技术首席科学家张永良教授预测道。

事实上,无论是从我国大力推进的“双碳”目标、“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还是《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都明确要求,要大力研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装备,在海洋能源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海洋能规模化利用。

在这场世界级的技术比拼中,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迎难而上。张永良牵头组成的研发团队,用20年时间对此进行潜心研究和应用验证。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永良团队开创性提出气动式波浪能发电高效宽频技术,成功突破了波浪能转换效率低、频响宽度窄、可靠性低和平准化度电成本高的瓶颈,实现了气动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高效、宽频和高可靠运行,完成了国际首台民用30kW波龙气动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工程样机的研制。

工程样机研制完毕,船舶制造就摆上了议事日程。凭借一流的生产工艺和建造能力,广东民华船舶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竞得良机。“从2021年下半年起,我们在南海国家海洋能综合试验场开展海上性能测试,经受住了台风‘暹芭’的考验,验证了高效宽频波浪能俘获技术、波浪能转换的冲动空气透平技术、低速宽工况高效发电机技术和装置强生存力技术,所有技术指标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公司负责人程云华自豪地说。

该成果交叉融通海洋动力、能动工程、电机工程、智能控制、监控量测、机械制造等学科,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认可,获得包括第75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金奖、第9届国际新科学发明最佳研究者奖、第6届国际功能材料与结构力学研究奖等国际性奖项以及国际能源领域最高奖ENI提名,并获得授权专利18项。

“我们将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拓展性研究,推动海洋波浪能发电技术尽快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为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张永良自信地说。

“江门制造”驶向“新蓝海”

巨轮的方向,是驶向“深蓝”。

从新会区南坦岛出发,沿着蜿蜒的岸线一路向南至崖门出海口,崖门水道、西江虎跳门水道、潭江水道和劳龙虎水道多条珠三角高等级骨干航道在此交汇。四通八达的水网,让银洲湖获得珠三角西部“黄金水道”美誉,这里既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要冲,也是珠江西岸江海联运的“水上门户”。

“天赋异禀”的银洲湖,自然成了许多造船企业的“梦想地”,以该区域为核心区的江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如今拥有规上企业13家。

去年8月,由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承建的全球最大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四航永兴”号在新会正式交付,填补了沿海地区缺少大载重浅吃水驳船的空白,能够到达大型驳船不能深入的港口和河口施工工地作业。

广东省规模最大的民营船舶制造企业南洋船舶,在新会建造的现代化、经济型40500DWT散货船,各项指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成为国际标准船型之一,被国际市场称为“南洋型”船。

根植新会10年的海星游艇,连续7年进入全球超级游艇订单榜前30强,是中国大陆地区游艇制造商中唯一进入全球80英尺以上游艇20强的企业,连续4年荣膺中国最佳游艇制造商,3次获评中国游艇最佳品牌。

全球500强企业威立雅,已在新会建成全球最大机械化梳式滑道(15万吨级),能够满足船舶修、造、拆以及大型海工结构的制造和上下水,是广东省三大总装平台之一,先后为亚洲最大的盾构机总装、广东省海上风电塔筒制造、香港重点桥梁工程预制件总装下水提供服务。

“我们将联合中交四航局等世界一流海工装备行业龙头,规划建设海工装备产业园,提升核心部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能力,加快建设广东最大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江门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向海图强、依海而兴,江门海工装备制造产业正共同鼓起落实海洋强省建设的“风帆”,持续加大自主研发设计力度,加深与上下游企业合作,为高质量发展增添“蓝色动力”。

来源:江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