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港以“更新”促“焕新”
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27日 浏览量:14 字体大小: A+ A-
近日,在厦门港嵩屿作业区,三艘集装箱巨轮——“新汉堡快航”轮、“马士基埃森”轮和“地中海克罗琳达”轮整齐停靠在岸边“列队”作业,桥吊、龙门吊、拖车各司其职,装卸作业现场热火朝天、有条不紊,这是厦门港今年首次迎来三艘巨轮同时靠泊。
截至2024年底,厦门港共有航线186条,数量创下历年新高。2024年,厦门港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战略部署与“四个一流”港口建设总目标,在加快港口功能布局优化,加速港航发展转型升级上不懈努力。其中,厦门港聚焦关键环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智慧升级加码
1月20日,记者在厦门国际航运科创中心看到,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海天分公司操作部机械司机陈树林看着电脑屏幕,手握操作手柄,和人工智能“并肩作战”,人机配合,一套行云流水动作下来,集装箱稳稳地从船上落到了拖车上。陈树林说:“有了人工智能的辅助,码头前沿也不再需要指挥手,岗位人员少了,效率反而上来了。”
作为福建智慧港口的标杆,厦门港在智慧转型中不断跨越。去年6月,全球首台远程控制电动空箱堆高机落地厦门港海天码头。该台远控堆高机为纯国产制造,配备了多个全景摄像头和激光雷达扫描系统,让操作人员可以更加安全地感知作业环境,并融合5G通讯技术、智能感应系统等技术,实现对堆高机的数据传输稳定、远程精确控制和运行状态监控,助力厦门港向智慧港口转型升级。
同时,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联手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切实发挥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要素保障效能,充分利用实景三维厦门建设的成果,结合AI、元宇宙和5G等最新技术,在推进港口高质量发展的路上探索创新,推出了以实景三维数据为基础的智慧应用产品——厦门集装箱码头元宇宙数智底座,为推动厦门港数字化创新进程赋能。
“我们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把码头内的真实物理空间,包括船舶、堆场、车辆等元素,从现实映射到虚拟数字世界里。”该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的“智”还表现于,可以让大数据“说话”,一方面对过去的生产情况进行回溯,改进生产流程;另一方面通过精准建模,预测未来生产中可能遇到哪些问题,从而提前应对。
一个个创新举措接连“上新”,正是厦门港夯实数字底座、为口岸营商环境注入“数智动能”的缩影。
基建项目“提速”
2024年12月,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权属嵩屿码头和国际货柜码头分别迎来一批特殊的“乘客”——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它们分别搭乘“地中海万迪亚”轮和“以星威明顿”轮,前往英国菲利克斯托港、美国休斯敦港。“超级充电宝”从厦门港远赴欧美,展现出厦门港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强劲活力。
“针对特殊货物作业需求,为更好提升厦门港营商环境,在厦门港口管理局指导下,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专业规划,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建设完成三个港区冷危货物堆场,于2022年4月投用,占地面积达2.5万平方米,设计年通过能力超过10万标箱,配备893个冷危插头。如此规模体量和通过能力,在国内港口中均处于领先地位。”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业务发展部副经理郭俊卿说,冷危箱进出口也将成为今后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的“生力军”,为厦门港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做优厦门国际航运中心打下坚实基础。
聚焦发展“堵点”,厦门海事局、厦门港口管理局和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于2024年初联合发布《厦门港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海上安全运输指南》,这是全国首个针对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的海上安全运输指南。
“该指南为我们的日常生产、安全管理进行专业指导,也为新能源货物在厦门出海提供便利和安全保障。”郭俊卿说,针对这些“超级充电宝”,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采用船边直装的作业模式,有效提升运输与装船效率,缩短货物在港停留时间,降低物流成本。
此外,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使得航线需求发生变化,厦门港把握世界经济脉动,完善全球航线网络,推动中转业务稳步上扬。2024年厦门港新增东南亚、澳大利亚、印度等外贸航线,进一步扩大航线覆盖面,吸引更多货源向厦门港聚集,并辐射更广阔的市场,巩固了国际集装箱干线枢纽港功能。
专列持续上新
2024年12月12日,2024年“南昌—厦门”海铁联运通道推介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举办。会上,厦门港务发展有限公司与南昌国际陆港共同签署“昌厦一港通”战略合作协议。当天,南昌国际陆港至厦门港海铁联运“昌厦一港通”班列正式开行。
“该班列采用‘一港通’通关模式,通过南昌与厦门两地海关舱单互认,简化通关手续,将沿海港口功能前移至内陆口岸。”相关负责人说,在新模式下,运往东南亚的货物运输时间能缩短5天到7天,运输成本下降20%,为企业出海抢占市场先机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加快建设厦门港集装箱海铁联运通道,作为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旗下专业从事集装箱码头运营的主力军,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加强联运通道推介,全力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推动内陆腹地专列不断上新——“南平—厦门”“武汉—厦门”等海铁联运班列开通,厦门至成都、郑州等地的海铁联运专列开行,打通了与湖北省的海铁联运通道,厦门与中西部连接的东南陆海新通道逐渐成形。
郭俊卿介绍,去年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海铁联运业务驶入提质加速的快车道,逐步形成了以厦门港为主要枢纽、以闽赣两省为主要腹地、覆盖中西部地区、辐射我国台湾及东南亚等地区的海铁联运通道网络,厦门港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重要通道作用越发凸显。
厦门港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任国岩表示,未来,厦门港海铁联运业务将瞄准中西部更大腹地区域,为企业搭建多样化的平台,做好硬件设施的完善、软件的服务,通过多式联运“一单制”、海上运输“单一窗口”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进一步提升营商软环境,更好地服务企业,将厦门港打造成内陆省份最佳出海口。
全媒记者 王有哲
来源:中国水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