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上海国际海事信息与文献网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微博

随时随地获取更多资讯和服务

让我们成为您身边的海事信息专家

  首页>>港口

海南封关:物流企业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浏览量:17   字体大小:  A+   A- 

2025年12月18日,海南将正式封关,封关之后将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重要机遇,不可避免也有挑战,如何借此东风,在海南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枢纽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呢?

封关内涵

全岛封关不是把海南封成孤岛,而是更加开放,打开面向世界的大门,让海南与全球紧密相连。是要从地理孤岛变为开放枢纽,成为继香港、澳门后第三个全球最大的“境内关外”区域,未来将形成“海南免税购物+内地消费升级”的双循环消费链。

这一制度的设计与海南独特的地理优势与国家开放战略深度契合。海南是中国面向亚太、东南亚、南亚市场的关键节点,天然具备成为国际贸易枢纽的基因。

封关全方位提升海南的贸易便利化程度,使其更顺畅自由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同时与内地保持紧密、高效、便捷的联系,成为双循环战略的核心节点,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实践范例和经验积累,提升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重构中国开放格局的“制度试验田”。

海南自贸港强调的是制度型开放、自主开放与单边开放,对标的是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高标准的经贸规则。

封关,标志自贸港建设进入新阶段,贸易投资更自由,吸引国内外资源,催生创业机遇,推动贸易模式转变,提升海南在全球经济地位,都按下了快速键。海南正成为全球资本竞逐的新热土,将激活万亿级财富浪潮。

物流领域的央企,在进入海南后,不仅促进了自己的发展,也为封关创造了基础设施条件。中远海运集团控股海南港航后,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建设小铲滩集装箱码头,织密内外贸航线,到完成海南海峡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划转,推动琼州海峡滚装运输资源整合,已成为自贸港众多相关物流政策的实施主体。

大批央企进入海南后,在政策实践、产业引领、园区建设、营收税收贡献等方面已成为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力量。海南封关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它为海南乃至全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物流企业,不论是民营还是国有,不论是头部还是中腰,都将在封关的倒计时中拥有机会。

物流机遇

海南封关的许多政策措施惠及物流,为物流企业创造了低税负、高效率、宽准入的独特优势,从而为其构筑离岛免税跨境物流生态创造了较好的机遇。

海南将重点发展海口、三亚、洋浦和东方等四大物流枢纽集群及七大物流园区,对物流企业建设物流信息平台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按投资额的30%给予补贴,建设快递分拨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补贴200万元,物流企业的布局要切合政策要点。

贸易投资和运输物流互促发展,海南的物流建设要点是:打造专业物流集群,建设国际冷链物流中心,对接东盟农产品市场;发展跨境电商西南太平洋分拨基地;培育离岸物流服务,适度开放船舶注册,在一定条件下,开展融资租赁;创新物流金融模式,通过证券化方式盘活物流基础设施,开展航运期货交易试点,建立供应链金融区块链平台。

封关之后,按照一线开放政策,海南与境外之间的货物、运输工具等99%可零关税自由进出,为海南带来了更多样化的货品种类,创造了更多的物流需求。通关时间压缩30%以上,自由化货物转结新机制的创设,极大优化了报关和税收手续,提高了物流效率和企业资金周转率。

海南货物来源流向的全球趋势明显加强,物流发展促进贸易投资的便利化,贸易投资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提升物流需求,现代物流和贸易投资双向互馈的格局初步形成。

海南封关后实施的“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政策,宛如一场及时雨,为电商行业带来了诸多实质性的利好。符合零关税清单的商品,对于经营进口商品的电商企业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成本减负,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这使得企业在定价上拥有更大的灵活性,既可以通过降低售价吸引更多消费者,扩大市场份额。

目前,海南跨境电商已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据海口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美兰机场口岸跨境电商“9610”出口货值达7.34亿元,同比增长46%。“9610”代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也称为“集货模式”。该模式专门针对中小包裹、多品种、高频次发货的B2C订单,企业先有订单,再通过国际快递、专线小包物流发货给海外买家。

再有,海南拥有美兰、三亚、博鳌三大机场,国际航线覆盖率达84%,第七航权开放预期,更是为其发展增添助力,海航国际宽体客机运力增加,物流企业要借飞机腹仓,实行货物的国际运输。

洋浦港作为核心枢纽,2025年集装箱吞吐量预计超350万标箱,港口可靠泊的船舶等级将提升至20万吨级,2035年将达1200万标箱,物流企业可与其合作建设智能中转仓,实现货物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全链条管控;也可与其建立快速分拨中心,以承接RCEP区域高附加值货物。

海南正打造国际航空物流枢纽,试点“敏货航空”政策,将跨境航空安检时间压缩至2小时,成本降低30%以上,物流企业可借力这一优势,开发“生鲜冷链包机+保税仓储”服务,满足跨境电商对鲜活产品的极速配送需求。例如,印度尼西亚椰子通过“海南—天津”航线,运输时间从40天缩短至7天,损耗率从8%降至3%。

物流挑战

在海南布局物流,既要充分把握机遇,又要深刻理解海南发展物流的特殊难度。海南封关后,现代物流业对自贸港建设的支撑作用将更加重要,物流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以适应封关后的市场变化和政策要求。

海南物流发展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比如海南是国际旅游胜地,自然生态环境优越,而物流企业的布局,难免要涉及土地开发,需要协调产业、城市、生态之间的关系;再比如,2030年起全省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环境成本较高,这些都对物流企业的布局形成挑战。

海南目前的物流能力和服务水平在诸多方面仍难以适应未来的自贸港建设要求。同国内其他沿海省份相比,海南的物流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使得运输量始终处在较低能级,物流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意味着海南全岛是一个保税仓。海南全岛零关税和不受存储期限制约,有望助推海南省成为跨境电商辐射服务全国的物流分拨基地,然而受仓库空间和存储时间的限制,跨境电商的商品退换、维修是一个普遍性难题。

封关叠加《海南自贸港法》有关“二线”即海南与内地之间物流管理规定的实施,可能造成“二线”物流的双向堵塞。政府角度需要针对造成堵塞的情形和原因,采取智能通关、分类通关、信用管理、提前退税等化解措施,特别是应按照法治化的要求,将纾困的原则和措施制度内化于海南自贸港制度体系之中。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在离岛免税商品的揽收环节中,完成离岛免税订单号与物流运单号的对碰,确保信息快速流转和准确对接,运输环节采用全程监控和闭环运输模式,都需要下很大的功夫,需要根据海关监管要求和业务模式特点,设计专门的寄递流程和信息系统,设计专属快递面单,投入自动化设备。

封关后,货物进出需通过海关申报,可能增加通关时间。跨境直邮监管加强,非保税模式可能面临更严格查验,导致配送延迟。对于对物流时效要求极高的电商业务,如生鲜电商,可能面临商品损耗增加、客户满意度下降等问题。

虽然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重要配套设施——海口新海滚装码头客运综合枢纽站项目成功落地,但琼州海峡两岸过海方式单一、客货混载问题一直是影响岛内外沟通渠道。封关之后,客货之间相互干扰及其安全问题日渐突出,传统客货兼顾的滚装船运输不能满足需求,客货分流势在必行,但短期内难解决,这就需要布局海南的物流公司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

物流包含了运输、装卸搬运、配送、仓储等基本功能和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增值功能。目前这些物流功能在海南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物流服务体系,大多数物流企业未能把基本功能和增值服务功能有机结合起来。

目前,海南港口物流发展与产业布局不够紧密,临港产业缺少互动和支撑,需要补这一课,然而这不是一个物流企业就能完成的,需要与政府、港口、企业形成合力来解决这一难题。

对于物流企业而言,海南封关是一次从“成本中心”向“价值枢纽”跃迁的战略机遇,因此要把握封关窗口,重构其全球物流体系。

来源:中国水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