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上海国际海事信息与文献网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微博

随时随地获取更多资讯和服务

让我们成为您身边的海事信息专家

  首页>>港口>>港口要闻

港口如何跑赢“智慧竞争”赛道?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0日    浏览量:919   字体大小:  A+   A- 

近日,从唐山港传来消息,该港“5G+智慧港口”项目已实现无人集装箱卡车运输与有人运输混流作业模式。据悉,唐山港将在无人集装箱卡车现有运行基础上,增加北斗定位辅助避让系统和远程智能驾驶舱,通过现场主动避让与后台人工控制,进一步提高码头作业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5月27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部关于山东省开展高速铁路建设管理模式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山东港口为“智慧港口建设”试点单位。尽管《意见》赋予了山东更多先行先试的政策利好,但智慧港口的竞争早在《意见》出台之前就已展开,广州、厦门、天津均开始实施港口的智慧化改造,并力图在某一领域成为行业标杆。“智慧化”是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清晰,港口“智慧竞争”的大幕正徐徐拉开。
 

智慧化是港口转型必由之路

智慧物流是我国物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与方向,港口是物流环节中的重要节点。智慧港口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第四代港口创新集成应用的结果,是港口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
 

能有效控制成本是港口智能化的突出特点。利用智能仓储、无人机、自动驾驶等技术,可以在保证可靠性的同时节约大量人力成本。例如,将5G与无人驾驶结合,港口可以实现集装箱探测、理货、安防的远程控制和自动化处理。据测算,采用无人驾驶的车辆,每年可节省45万元左右的人力成本,以及10万元左右的燃油费及车辆维护费。
 

便利性也是智慧港口的特点之一,意味着流程更顺畅、响应速度更及时、用户体验更好。便利化可降低成本,还可提升业务效率。例如,港口与海关合作的“智慧化”,可以更好地实现“关检合一”,利用智能算法合并重复的关检手续,优化通关流程;通过信息数字化实现与多个系统对的接和共享,提供“单一窗口”的一站式服务,缩短通关时间。经过详细测算,单证电子化每年可为港口各物流参与方降低成本超1亿元,减少碳排量3.2万吨。
 

智慧港口的安全性更高。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视频与图形分析、无人机等智能化技术,港口可以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实现无接触办公。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青岛港打造的“云港通”物流平台整合了口岸、报关、仓储、配送、海事监管等多个部门的功能,通过物流费用的线上支付、集装箱物流信息的实时跟踪、实时物流任务发布和承接等功能,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大幅减少了人员聚集和流动。
 

行业竞争已趋白热化
 

在国内,沿海港口的智慧化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青岛港是国内智慧港口建设的先驱。该港以生产作业智能化提升“科技兴港”水平,利用永续充电、无人驾驶技术打造自动化码头、堆场;利用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搭建散杂货自动化集疏运系统;利用北斗导航、5G网络搭建综合物流服务平台。青岛港还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基于港航大数据的开放平台;以口岸便捷一体化提升“效率通港水平”,依托云港通平台,打造船岸一体的“智检口岸”。
 

在粤港澳湾区港口群,智能化建设以“5G+”为特征,借助5G技术在传输速度上的优势,大幅提升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方面的效率和可靠性。5月8日,广州港集团、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联通广州分公司、华为公司签订智慧港口5G联合应用创新合作意向书,共同提出港口5G专案建设模式及内容,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和全国5G应用示范工程。主要项目包括无人驾驶集卡自动驾驶、大型港机设备远程精准控制、AI智能理货、AR智能远程查验及安全监管、无人车无人机远程自动巡检等,促进5G技术与港区数字化建设深度融合,将5G真正切入港区各生产环节。
 

厦门港口在智能化建设方面,则主要聚焦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的应用,并率先发布了“港口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的行业标准。5月11日,东风商用车无人驾驶港口集装箱卡车在厦门港进行了现场作业,完成了5G智慧码头全业务场景的现场验收。未来,将进一步实现港口间的对接、后台统一调度、规划路线,实现车辆远程监控、智能化管理,为港口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实现绿色港口、自动化港口建设提供保障。
 

广西北部湾港口智能化建设突出了物流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协同与配合,力争链接集团港口、物流、工贸、地产和投资的北部湾智慧物流上下游全产业。具体包括构建北部湾港口群节点网络、西江经济带腹地物流网络、东盟自贸区港航运输网络,形成以北部湾区域性港口群业务运作与服务网络协同等为重点的示范应用系统建设。实现相关领域流程再造、业务协同、管理创新,推动实现“货运一单制、信息一网通”的港口物流运作体系,形成具有“信息广泛互联、资源优化配置、业务协同联动”的港口物流新业态和新模式。
 

北方的天津港在港口生产、管理、服务智能化的同时,还提出了全面提升绿色港口建设水平的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智慧港口建设为契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港口。具体包括:推进生态智能环境监测管控系统建设,全面加强内部污染源分析;加快绿色智慧型干散货码头升级,降低码头运行能耗,提高大宗货物清洁作业水平;推进集装箱码头智能节能改造升级,实现堆场仓储自动操作,提高码头作业效率和堆场利用率。
 

多方借力助推智慧升级
 

我国港口智慧化建设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对于如何让智慧化建设持续加速,笔者有几点建议:
 

政府引导,进行资源整合,提升智慧港口建设效率。智慧港口建设涉及物流运输的多个行业,仅从港口端发力无法有效实施。建议由政府部门引导,成立由港口、船公司、集卡公司组成的跨行业联盟,通过信息协同和需求互动,构建包容性更强的智慧平台,为将来新业务新模式的出现打好基础。港口智能化改造的资金可按照“企业承担一点、政府补贴一点”的方式,其中政府补贴部分可借鉴韩国政府的经验,由跨行业联盟发放债券,政府主导的银行通过“债转股”方式帮助其消化债务。
 

结合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利用物流资源集聚优势,搭建适应多种场景的智慧物流平台。加速对接枢纽型内陆无水港和中欧班列主要节点,推广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和传统码头智能化改造标准,拓展港口腹地范围。整合海运数据资源,优化港航信息智慧平台,借助5G技术和北斗卫星定位实现港区智能化管理,实现集装箱物流链智能识别,缩短船舶靠港时间。开发内河航运资源,依托港口大数据平台,整合内河港口、集卡运输、铁路、海港、供应商以及承运人的物流信息,形成互联网、物联网和码头自动化技术为一体,多边界属性的,系统化的大港口生态圈。
 

结合自贸试验区建设,利用大数据技术降低贸易成本。整合自贸区贸易交易数据和港航物流数据,实现供应链信息的跨部门共享,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不可控因素造成的贸易波动进行过滤,减少鞭尾效应,抑制风险传播,控制外部成本。利用云储存和微服务架构,降低多系统复合时的构造难度,通过分级化处理构建以订单或任务为单位的运算逻辑,减少终端应用对中央控制系统的依赖,提升订单或人物处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来源:航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