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船集团开建全球首艘10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2日 浏览量:2487 字体大小: A+ A-
12月19日上午,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建造启动仪式在中国船舶武船集团北船重工举行。“国信1号”的建造,是一个引领性、突破性和创新性项目,标记着我国第六次海水养殖浪潮的到来,将为我国实施“深蓝渔业”战略提供重大装备支撑与产业示范。
国家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山东省海洋局局长张建东,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敬东,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薛庆国,中国船级社副总裁钟小金,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建辉,武船集团副总经理王渭龄,北船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国海以及相关单位领导和专家出席仪式。
武船集团北船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国海,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建辉,中国船级社副总裁钟小金,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薛庆国,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敬东,国家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先后致辞。
图片
据介绍,“国信1号”养殖工船是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在渔业工业化养殖领域创造了养殖渔船单船吨位和养殖规模最大、单舱水体量最高、具备高度自动化和信息化的首个10万吨级全封闭可游弋式大型养殖平台等多项国内外记录,填补了行业空白。
“国信1号”总长249.9m,型宽45m,型深21.5m,设计吃水12m,载重量约10万吨,排水量13万吨,设计航速10节,可移动躲避台风赤潮等恶劣气候。该船设计有电动机推进双桨,主甲板上配置加工冷藏设备,可以实现养殖、捕捞、加工等功能。
全船设置15个养殖舱,能够提供8万方养殖水体。其中前13个养殖舱单舱5600立方米养殖水体,与半个标准游泳池水体量相当;后2个养殖舱单舱3600立方米养殖水体。通过养殖水体交换系统,可以实现养殖舱内水体与外界自然海水进行不间断强制交换,借助深层取水装置获取适宜温度、盐度的海水进行养殖。
该船具备自主航行能力,可以根据养殖对象的环境需求寻找合适的水域,按照时节水文变化转场生产,保持养殖鱼类一直处在最佳生长状态,进而缩短养殖周期、提升养殖品质。预计投产后,可实现年产500g以上成品大黄鱼不低于3200吨。
图片
2019年以来,青岛国信集团发起并联合中国船舶集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台州大陈岛养殖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蓝色粮仓公司等单位开展项目科技攻关和产业示范应用,合作研发建造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全封闭游弋式大型养殖工船项目,实现了由实验室科技成果向产业示范应用的突破和落地。经过持续的技术研发和攻关,养殖工船集成了养殖水体交换系统、鱼苗入舱系统、饲料投喂系统、成鱼起捕系统、加工系统、鱼获冷藏装置、养殖实验室和养殖集控系统,开辟了海上“移动牧场”的工业化养殖新模式。
10万吨级的养殖工船的运营是一项系统工程,项目研发团队提出的“陆-海-岛联动、养-捕-加结合”等理念,都是“从零到一”的新突破,是多学科交叉和各项关键技术的集成的成果。“国信1号”的建造,是一个引领性、突破性和创新性项目,标记着我国第六次海水养殖浪潮的到来,将为我国实施“深蓝渔业”战略提供重大装备支撑与产业示范。后续青岛国信集团将联合各合作方逐步投资建设50艘养殖工船,形成总吨位突破500万吨、年产名贵海水鱼类20余万吨,产值突破110亿元的深远海养殖产业链条,全力将项目打造成为世界级深远海养殖的示范工程。
6月3日,国信中船公司与北船重工签订“国信1号船”建造合同以来,已完成“国信1号”养殖工船船体建造详细设计和部分生产设计,养殖系统、加工系统、增氧系统已开展设备订货。国信中船公司专利申请8项,已获得巴黎公约国际发明专利(授权批准)等多项国内外技术发明专利。
据悉,“国信1号”养殖工船将于2021年完成分段施工、合拢、出坞下水并开展设备及系统调试,2022年3月正式交付运营。随季节和水温变化,首艘养殖工船“国信1号”将常年游弋在黄海千里岩、东海舟山列岛、台山列岛和南海南澎岛间开展大黄鱼等高品质鱼种养殖。
近年来,北船重工坚持聚焦渔区振兴战略,在国内乃至全球海洋渔业装备制造中始终走在前列。2017年为挪威萨尔玛集团建造的世界首座、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深海养殖装备——挪威海洋渔场成功交付,引领了海产养殖行业技术变革,促成了产业的飞跃,为全球海工业提供了珍贵的技术资料和成功经验,也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和建造经验。
此次“国信1号”的建造,是北船重工勇于担负责任、使命,推动我国海洋渔业新旧动能转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的又一重要贡献。
北船重工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国船舶集团高质量发展战略纲要要求,用高精度的设计、高质量的生产、高标准的服务将“国信1号”打造成国之利器,为我国抢占全球高端渔业养殖装备市场制高点贡献力量。
来源:国际船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