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东中华:坚持LNG储运装备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28日 浏览量:801 字体大小: A+ A-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深耕LNG船领域20余载,从我国第一艘大型LNG船“大鹏昊”号到“天权星”号,创造了世界LNG船建造史上多个中国第一。为此,我们特别邀请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LNG总建造师何江华分享他们在设计建造大型LNG船方面的成功秘籍、双燃料动力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的独特观点。
问:沪东中华在国内LNG船领域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请您介绍一下,贵公司在设计建造大型LNG船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沪东中华自2008年成功建造交付第一艘14.7万方大型LNG船以来,之后所有的LNG船研发设计建造均由沪东中华独立承担,沪东中华坚持LNG储运装备自主研发、设计及建造为核心战略,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具备同时建造GTT MARK III型及96型货舱LNG船实力的船企,先后自主研制了17.2万方、17.4万方LNG船、7.99万方江海联运型LNG船,在此基础上,沪东中华立足LNG产业链装备研制积极拓展,先后研发建造了LNG FSRU和LNG加注船、LNG船改装FSRU、大型集装箱船改装LNG动力系统、薄膜型陆地LNG储罐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产品,走出了一条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研发、设计及建造大型LNG船的创新之路。
问:沪东中华LNG船设计建造团队围绕大型LNG船研制所承担的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在这一过程中,您认为其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如何去面对这些挑战?有哪些成功的经验与业界分享?
答:沪东中华作为国家能源LNG海上储运装备重点实验室理事长单位,紧密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能源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需要以及能源科技进步的需求,利用现有研发基础和条件,充分调动产、学、研各方的优势和积极性,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开展液化天然气(LNG)海上储运装备关键研发技术攻关,研究制定重要技术标准,凝聚、培养产业技术创新人才,构建LNG海上储运装备的研发、推广和服务体系,形成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船舶工业核心竞争力,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顺利实施奠定能源装备基础,为国家做大做强LNG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对于重大科研攻关项目,面临多个巨大挑战。首先,面临的是国外的技术封锁,只能自行摸索,就拿我们刚刚交付的四艘采用NO.96 L03+围护系统的17.4万方LNG船来讲,是世界上唯一一家率先应用该技术的船企,在围护系统的建造过程中,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项目,只能靠技术人员逐步摸索,一点一点测试,逐步攻克了该围护系统建造的难点,实现了从无到有。建造工艺方面,通过优化现场建造工艺,开拓性采用坞内压载舱强度试验方法缩短码头建造周期数个月,通过整体模块化吊装货物机械室,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低温管建造周期。其次,作为造船企业,无论从研发设计还是建造工艺以及系统调试方面,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是相关的国产化设备较少,科研攻关过程中需要依赖国外厂家,对外依赖程度大,技术沟通存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差异,并且配合方面表现一般,科研攻关的进展相对缓慢一些。
问:近年来,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绿色节能日益成为当前的主旋律,双燃料动力技术也成为海事界的焦点。那么,您如何看待双燃料动力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答:全球碳排放管制日趋严格,IMO制定了航运减排目标,到2050年,CO2排放量要减少50%,在2100年之前,实现零碳排放。2020年9月,在第75届联国合大会上,中国提出CO2排放力争2030年达到峰值,2060年前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未来船舶必然会朝着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但是氢、氨、生物甲醇等零碳或碳中和燃料形成规模化量产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并且,未来船舶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选择哪个替代性的碳中和燃料作为未来的脱碳之路尚不明确。LNG双燃料动力推进船舶与传统燃油的单燃料船舶相比,具有巨大的排放方面的优势,LNG基本不含硫氧化物、使用LNG可以轻松满足氮氧化物TIER III排放标准,并且甲烷与燃油相比,含碳要低约20%,从相关研究机构预测看,未来30年,LNG也将是在真正“零碳”燃料船舶出现之前的必然选择。LNG双燃料动力船舶新造与改装项目将会越来越多,这对沪东中华乃至整个中国LNG船新造及改装均是巨大的机遇及挑战。
问:近些年,作为企业创新的标杆,沪东中华在LNG船领域的自主创新一直备受业界关注,尤其面对全球海事减排新规不断推出的背景下,看您如何看待企业的创新?
答:降低船舶能耗、提升船舶运输效率是航运界永恒不变的课题,沪东中华作为国内LNG船设计建造领域的先驱者,在新船型开发方面,始终以降低船舶综合能耗为首要目标。为了顺应目前LNG船越来越多元化的航速需求,沪东中华开发了一型蒸发率低、能耗低、可靠性高、绿色环保设计、通用性强的船型,该型船是世界上首次采用L03+型系统的船型,货舱满载蒸发率低至0.10%,与传统的NO.96系统相比,其绝缘性能提升30%以上;燃气模式下蒸发气平衡航速低于18.5节,经济性好;船型设计应用了最新的船体线形多点优化设计理念,实现了在12节~19.5节宽航速段的全面优化;灵活的航线匹配性可兼顾国际市场长期固定航线运营和现货贸易非固定航线,充分满足船东航线运营多样化的需求。
放眼未来,沪东中华将积蓄力量,不断提高在LNG装备研发建造方面的带头作用,持续不断地开展船型优化、新技术应用、工艺革新、建造优化等方面的探索研究,加速推进自主薄膜围护系统开发,自主B型舱围护系统实船应用,力争突破自主围护系统专利技术及应用,积极布局国产化设备LNG船实船应用,不断提升LNG装备研发建造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问:近年来,贵单位与中国船级社(CCS)在大型LNG船及相关领域开展过哪些合作项目?
答:一直以来,沪东中华与CCS在大型LNG船实船建造项目、双燃料电力推进LNG船、双燃料低速推进LNG船以及江海联运LNG船项目实船检验方面保持了长久持续的协同合作。新船型研发及科研攻关方面,双方针对LNG船以及LNG产业链装备研发包括高冰级破冰型LNG船研发、FLNG船研发、LNG加注船研发、LNG发电船研发、江海直达型LNG船以及MARK III材料国产化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密切合作。双方通过合作实现了共同进步,对我国LNG船设计建造水平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问:如何看待CCS在此领域所发挥的作用?
答:CCS在船舶绿色化方面功勋卓著,自2012年及时推出全球首部《绿色船舶规范》之后,相继编制了《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验证指南》《船舶能效管理认证规范》《内河绿色船舶规范》等技术文件,为开发绿色船舶奠定了基础,之后陆续发布了《天然气燃料动力船舶规范》《液化天然气燃料加注船舶规范》《液化天然气浮式储存和再气化装置构造与设备规范》等规范,《绿色船舶规范》全面升级为《绿色生态船舶规范》,助力我国船舶工业不断取得硕果的同时,还引领了航运造船绿色风尚,对我国造船业转变设计理念、提升整体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CCS在低碳、节能、绿色、环保船型项目上的研究,积极推动了我国绿色航运发展,有效提升了我国航运造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充分体现了CCS的强大引领力。
问:未来对CCS有哪些期待?在哪些领域希望展开合作?
答:放眼未来,沪东中华希望与CCS在自主知识产权液货围护系统、“碳中和”燃料以及“零碳”燃料新船型研发工作,江海联运和江海直达LNG船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希望能够依托CCS强大的技术基础,充分发挥双方在LNG领域中的优势,共同推动建立完善的海洋LNG装备研发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知识产权体系,支撑我国船舶工业高质量和可持续性发展,推动我国LNG能源战略实施,保障我国海上LNG能源安全。
来源:中国船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