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两大造船巨头合并没戏?欧盟达成共识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8日 浏览量:514 字体大小: A+ A-
经历两年多的审查,韩国两大船企的合并计划或将以“流产”告终。现代重工集团提议的种种让步条件似乎都难以解决欧盟监管机构的担忧。
欧盟达成共识,拟拒绝现代重工-大宇造船合并
据韩媒报道,来自欧洲的消息人士透露,现代重工集团与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已经就合并交易对LNG船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几轮艰难的讨论,“但欧盟仍担心合并协议不能确保这些有利可图的造船行业长期的公平市场竞争环境,因此其成员已经达成共识,将阻止拟议的合并交易”。
在被问及现代重工集团向欧盟提供的补救措施细节时,上述消息人士称,现代重工集团承诺在一定时期内不会抬高LNG船建造价格,并将与欧洲主要托运人密切合作以稳定欧盟的内部和外部货运贸易。
另外,现代重工集团据称还承诺将帮助欧洲造船企业和航运企业,分享专利技术和诀窍,以降低进入大型集装箱船市场的门槛。现代重工的控股公司也考虑分拆部分子公司,以表明其愿意维持业务规模,不寻求庞大的外部增长,但这些提议都未能说服欧盟同意合并交易。
对于欧盟将拒绝批准合并的消息,现代重工集团回应称,公司无法讨论政治进行的收购审查程序的具体细节,但强调该公司一直在尽最大努力获得欧盟的批准。
除了欧盟之外,另一个焦点在于韩国反垄断机构如何看待这笔交易。不久前,曾有消息称,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KFTC)最快将在本月向全体会议提交一份关于两大船企合并事项的报告,并将在12月或明年年初举行一次全体会议,以得出最终结论。
据悉,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有可能会有条件地批准此次合并,委员会认为,合并不会影响集装箱船、油船和LPG船建造领域的竞争,但在LNG船领域,合并后的实体将享有垄断地位,因此应当对合并后的实体实施附加条件要求。
据了解,现代重工集团在2019年3月与韩国产业银行签署协议,收购后者拥有的大宇造船55.7%的股份,价值近18亿美元,有望成为韩国造船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收购。随后,现代重工集团陆续向韩国、欧盟、日本、中国、哈萨克斯坦、新加坡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垄断监管机构申请了企业合并审查。
此前,哈萨克斯坦、新加坡和中国的反垄断机构已经分别于2019年10月、2020年8月和2020年12月完成了相关审查,同意现代重工集团收购大宇造船。但韩国、欧盟、日本至今仍未完成审查程序,如果一方反对,现代重工集团与大宇造船的合并就会流产。
LNG船成为最大担忧,欧盟要求出售部分LNG业务
欧盟的态度是决定韩国两大船企合并成败的关键,欧洲航运公司占全球货船需求的30%,也是现代重工集团和大宇造船的最大客户。韩国业界一直认为,韩国业界认为,欧盟是两大船企并购的最大绊脚石,预计日本可能会根据欧盟的结论做出决定。
自2020年以来,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已经以疫情等为由,三次暂缓对韩国两大船企的企业合并审查。韩国业界分析称,欧盟主要还是担心两大造船企业的合并会导致在高附加值船舶领域的垄断以及由此带来的船价上涨。
现代重工集团和大宇造船的合并将缔造一个年销售额达22万亿韩元(约合185.94亿美元)的“巨型造船集团”,其中现代重工集团负责造船业务的二级控股公司韩国造船海洋在2020年销售额约为15万亿韩元,而大宇造船在合并基础上的销售额约为7万亿韩元。
据国际船舶网了解,欧盟方面最担心造价昂贵的LNG船被两大船企合并后成立的新集团所垄断。在LNG船领域,拥有能够满足船东要求的大型LNG船建造能力的企业只有韩国三大船企和中国的沪东中华造船,而韩国两大船企合并后将在全球市场占据高达70%左右的份额。欧洲是LNG船船东集中的地区,合并后的巨型造船集团无疑将在LNG船的建造价格上具有更大的发言权,这也是欧洲最为担心的。
尽管现代重工集团为了消除欧盟的担忧提出了一些让步措施,但欧盟仍在向现代重工集团施压,要求其出售现代重工集团与大宇造船其中一方的LNG事业部。欧盟还向现代重工集团提出了出售其LNG加注枢纽站等资产的要求。
韩国造船业界分析称,欧盟没有立即做出不同意两大船企合并的决定,而是一拖再拖,实际上是为了与韩方讨价还价,向韩方提出更多的要求和条件。如果韩方出售部分LNG业务,该合并案最终可能会获得欧盟“有条件的批准” 。
现代重工集团虽然没有发表正式立场,但已表示很难接受出售LNG事业部的要求。因为如果这样做,其收购大宇造船就会变得没有意义。也就是说,通过设立中间控股公司韩国造船海洋,现代重工集团已经重整了造船业务管理体系,没有必要放弃LNG事业。
据悉,现代重工集团考虑的方案只是重组整合其子公司现代尾浦造船和现代三湖重工的部分LNG业务,以此作为补救措施,希望缓解欧盟对潜在垄断的担忧。
今年9月底,现代重工集团负责造船业务的二级控股公司韩国造船海洋第四次宣布延长两大船企并购合同期限,再推迟3个月至12月31日。如今,随着2021年仅剩一个多月的时间,年内完成合并的希望也几乎成为泡影。
来源:国际船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