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上海国际海事信息与文献网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微博

随时随地获取更多资讯和服务

让我们成为您身边的海事信息专家

  首页>>船舶海工

江苏:锚定造船强省,“新蓝海”中启新程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24日    浏览量:428   字体大小:  A+   A- 

  江苏省加快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高地 ——

锚定造船强省,“新蓝海”中启新程

作为全国船舶海工产业第一大省,放眼大江大河、深海远洋,处处都有“江苏造”船影。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竞争力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造船强省,着力促进江苏打造全国领先、全球有影响力的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高地。

8月22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主管部门围绕若干政策措施进行解读。

锚定航向,船舶海工第一大省遇挑战

去年,全省造船完工量1643万载重吨,占全国总量的2/5,占世界市场份额超过1/6,全国造船完工量排名前20家企业中,江苏省占8家。

尤其是近年来,在加快建设造船强省的过程中,江苏省船舶海工产业发展呈现“重”“新”两大特色——

一方面,通过省重大项目服务机制推进船舶制造项目加快建设和船舶产业强链补链,惠生特种浮式液化船等一批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清单予以重点推进,有效提升全省船舶产业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交付一批世界首制、中国首制重大装备和大国重器,“蛟龙号”“勇士号”“奋斗者号”、亚洲最大重型“天鲲号”绞吸疏浚船等创造多项新纪录,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锚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航向”,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为推进船舶产业创新发展,提出大力培育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面提升高技术船舶和豪华邮轮游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制造等内容,“这为推进船舶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规划指导、明确了工作目标。”省发改委副主任高清说。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

从国家层面看,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建设“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的长三角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综合产业集群”,作为船舶海工第一大省,江苏责无旁贷。江苏省也提出瞄准世界领先,对标世界一流,到2025年,建成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一批船舶海工装备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具体目标。

当前,江苏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进入新发展阶段,2021年国际航运市场超预期复苏,“碳达峰碳中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国际海事环保新法规即将生效,绿色智能新能源等新兴市场需求显现,都给江苏船舶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不过,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综合成本上涨过快压缩船企盈利空间,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仍面临较大挑战。

在此背景下,《若干政策》应运而生。

四个“紧扣”,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此轮政策有哪些内容和特色,与之前政策相比又有哪些改进和补充?

翻看《若干政策》,共分六部分18条政策措施,包括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推动行业“智改数转”、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加强用工保障与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力度、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和保障等内容举措。

“《若干政策》力求解决当前制约江苏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紧密衔接江苏已出台的相关政策,主要特点体现在四个‘紧扣’。”省工信厅副厅长李强解读说,即紧扣国家规划导向和重大战略布局,抓住国家建设“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的长三角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综合产业集群”的战略机遇;紧扣产业强链补链,聚焦全省“531产业链递进培育工程”,打造品质高端、信誉过硬、市场公认、在全球具有领先水平的“江苏船舶精品”;紧扣创新引领,通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布局重大研发端和制造端创新平台,加快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紧扣“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

比如,瞄准“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若干政策》提出包括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搭建产业链供应链集成平台、培育江苏船舶海工品牌等4项具体政策措施。

“江苏省在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领域提出布局‘一集群一基地一集聚区’。”李强补充介绍,全省将把“通泰扬”地区建设成全球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和最具活力的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南通市、连云港市、盐城市加快建设沿海区域特色产业基地;培育南京特色甲板机械、泰州舱室机械、镇江动力系统集成、无锡海洋探测等一批沿江腹地特色配套集聚区。

围绕船舶海工领域“智改数转”,江苏省已完成船舶行业“智改数转”实施指南初稿编制,目标到2024年,完成全省船舶行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诊断调查;定点企业制定个性化的“一企一策”实施方案,实现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精准实施;新增智能制造车间15个以上,智能化生产流水线20条以上;完成江苏省船舶行业智能制造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推动更多船舶企业接入应用。

协同“护航”,助力产业提档升级“再扬帆”

随着《若干政策》出台,如何锚定高质量发展的“航向”,朝着目标贯彻部署“再扬帆”,考验着政府部门的决策部署,也有赖于各部门的协同“护航”。

“对于船舶海工重大项目,我们给予优先办理,并支持沿江岸线资源优化整合,促进产业集聚。”江苏海事局副局长徐伟表示,海事部门将发挥职能和专业优势,重服务、强保障,确保全省船舶海工产业“稳健前行”。未来,将开辟更多“绿色通道”,便利信用良好的船舶海工企业抵押融资,助力产业发展。为强化安全保障,当前,江苏海事部门正积极构建水上交通一体化组织指挥体系,全面“护航”船舶海工下水、出坞、舾装、试航,同时,通过个性化交通组织服务,为超大型豪华邮轮、超大型散货船、超大型油轮、超大型集装箱船安全稳定“通航”创造条件,支持企业承接相关工程项目。

破浪前行,扬帆向世界,江苏还在持续创新,全力抢占技术“新高地”。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赵扬威表示,“十四五”期间,省科技厅首先将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组织实施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提升产业自主可控能力。其次,加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太湖实验室,支持南通、镇江、泰州、扬州等地新建相关创新中心、研发中心。同时,加快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积极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构建产学研、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联合联动创新机制,并支持高校加强船舶海工学科建设,培育产业急需人才,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进一步提升产业活力,增强产业竞争力,还需优化服务。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周体光介绍,交通部门正积极协调,将列入省重大项目清单、省重大工业项目清单的船舶海工项目纳入相关港口总体规划,支持打造大型LNG运输船制造企业等先进制造业集群。还将强化引航服务保障,指导引航中心优先引航修造船舶;优化提升船舶检验服务能力,完善长三角营运船舶“通检互认”机制,并推广300总吨以下的“小型船舶”检验优化试点成果,助力江苏省船舶海工产业更好地徜徉“新蓝海”。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