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港外贸吞吐量实现新突破
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23日 浏览量:107 字体大小: A+ A-
近日,靠泊在山东港口渤海湾港潍坊港区21泊位的“海兴达”轮完成4400吨葡萄糖作业。
“这是今年潍坊港区的第32艘外贸船,从去年开始,港口的外贸船舶就应接不暇。”渤海湾港总调度指挥中心副主任殷孟方说。
据悉,2024年渤海湾港外贸吞吐量突破1800万吨,同比增长130%,成为“扭亏为盈”的重要支撑。渤海湾港下属潍坊、东营、滨州三地港口自然条件有限,吃水受限、大风频频……而外贸船舶多为大型船舶,如何在“艰苦”条件下实现外贸的“翻番式”增长?
抢抓“天时” 融合发展聚点成链
渤海湾港聚焦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在一体化改革平台上,携手兄弟港口重点打造6个供应链综合服务项目。
渤海湾港外贸业务起步相对较晚,初期供应链延伸能力有限,只能开展“点对点”培育。随着资源的不断积累和港口服务能级的不断提升,背靠山东港口的“金字招牌”,渤海湾港在腹地供应链市场的话语权不断增加,主动从市场的“参与者”转变为供应链的“组织者”,积极串联供应商与终端工厂,实现资源和信息的灵活共享。
“虽然我们的供应链基础薄弱,但却有着广阔的货源腹地优势,我们不能守着这么好的资源还等着兄弟港口‘喂饭吃’,只有彻底转变思维,才能创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业务路子。”渤海湾港市场营销中心件杂货中心主任苏世勇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干的。
以“林木纸”全流程供应链服务为例,渤海湾港依托腹地造纸产业、物流通道、航运资源,集成物流、贸易、金融、航运、海外仓等功能要素,构建以山东港口为核心,集原材料供应、全程物流、金融服务和市场拓展于一体的高效、综合性“林木纸”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提升供应链的稳定性,把握供应链的主导权,实现外贸木片增量34万吨。此外,渤海湾港以越南进口外贸木片船舶运力为基础,打造潍坊港区木片进口、件杂货出口的“潍坊—越南”双向通道,实现船舶的重来重回、腹地辐射范围的扩增以及各板块效能的最大化,助力“中国制造”快速直达东南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背靠“地利” 项目运营初显成效
2024年是渤海湾港众多项目的运营元年,东营港区2个10万吨级泊位、滨州港区8号、9号泊位开启常态化运营,滨州港6号、7号泊位也正式竣工投产。
“新码头的投产运营让渤海湾港从此进入深水港时代,极大释放了腹地油品和液化品通过能力,大大降低腹地企业运输成本,有效满足腹地化工企业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显著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渤海湾港生产业务部主管于政廉表示。
2024年,渤海湾港东营港区聚焦“依托港口的一流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对外加强客户培育,以服务企业、保障油品供应为己任,主动出击寻求合作,对内加强内部管控,持续优化“一船一策”“一企一策”措施,创新生产调度方案,满足不同客户需求,致力于由“单一港口运营”向“供应链综合服务”转型迭代。
滨州港区8号、9号泊位主要服务于山东滨华新材料碳三碳四综合利用项目,作为山东省重大项目和滨州市实体产业头号工程,该项目是滨州临港化工园区内落地的首个百亿级项目。“自泊位投产以来,我们立足LPG外贸航线,全面挖掘供应链市场,2024年LPG完成148万吨,带动滨州港在前三季度一度位列全国口岸外贸增幅第一位。”滨州港区市场营销中心主任张志敏介绍。
凝聚“人和” 作业效率全面提升
港口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物流平台和“双循环”格局重要节点,外贸发展离不开口岸部门支持。“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后,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港产城融合,协同海关、海事等口岸单位,抢抓外贸政策机遇,优化营商环境,提高船舶周转和泊位利用率,提升港口服务效能。”渤海湾港总调度指挥中心刘超说。
2024年潍坊港区通过“直装直提”作业模式累计节约作业成本超过1120万元,单船作业效率提升12—20小时,出口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约每吨8—10元,物流运输车辆每天运力增加2—3车。
除了与口岸部门的密切联系外,近年来,渤海湾港还依托各类创新创效平台,以群众性创新创效管理模式,鼓舞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效,同时持续推进生产组织标准化,对生产组织标准化体系进行完善和更新,全港生产效率同比提升5.2%,创出100余项重点生产环节高效纪录。
“针对玉米纤维、煅后焦等外贸货种,我们为用户设计‘包改集’集港方案,用港内自有集装箱代替大包吨袋进行集港,到港后再以‘集改散’工艺直接装船。新模式有效解决货物在物流过程中带来的货损和污染问题,全程装卸车效率由每车30分钟缩短至每车4分钟,更重要的是,集装箱代替吨包袋可长期循环使用,包装成本减少20%以上,并提高港口空箱利用率,为上下游各环节的多式联运及后期铁路无换装作业提供降本增效服务。”渤海湾港市场营销中心业务经理杨玉科介绍。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