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亿美元大单!马士基也要跟...
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7日 浏览量:6 字体大小: A+ A-
丹麦班轮巨头马士基拟再订造一批18000TEU集装箱船,总价值约25亿-28亿美元。
据外媒报道,马士基已收到船厂的报价。造船经纪表示,马士基的报价截止日期是2025年8月1日。至于订单数量则有两个不同的版本,8+4艘或者6+6艘LNG双燃料18000TEU集装箱船。
不必担心集运市场运力过剩
尽管很多分析师都警告称,大量订单和“运力过剩”像高悬在班轮公司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一样,但包括地中海航运(MSC)、达飞集团、太平船务、日本海洋网联船务(ONE)、万海航运等头部班轮公司更倾向于不断超额订购新船,尽管各自的战略和出发点不同。
事实上,姑且不提“集运市场曾经最大的护城河就是船队运力规模”这样传统的观点。一方面,真正从事实务和长期跟踪集运市场的分析师都了解,从统计数据的角度而言,集运市场运力几乎总是超过需求。另一方面,就当前集运市场的现状而言,仅从竞争、脱碳和班轮联盟重组这三个维度来看,马士基跟进,不必惊讶!马士基不跟,才应该是大新闻。
短期收益:继续受益于红海危机
DNB Carnegie分析师Jørgen Lian对马士基中长期的盈利前景持悲观态度。他指出,“最近的事态发展推迟了红海复航,预计红海危机将持续到2026年。”
“然而,这对我们的结论影响不大,最终的结局仍然是一个长期运力过剩的案例......”
换言之,在短期内,即2025年, Jørgen Lian 预计马士基的收益将继续受益于绕航,因为通过苏伊士运河和红海风险太大。
Vespucci Maritime分析师 Lars Jensen 也认为马士基今年的收益不会受到直接威胁。
Lars Jensen指出,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世界大部分地区发动了不可预测的“对等关税”,这无疑扰乱了供应链,但只要红海危机持续,将远远抵消特朗普2.0关税的负面影响。“对等关税”主要导致往返美国的货运量下降。
Lars Jensen表示,“世界其他地区的货运量增长非常合理和强劲。”
中长期:脱碳换动力需求
截至目前,MSC现有运力已经领先排名第二的马士基214万TEU,这比ONE现有运力还多。
事实上,自从马士基失去了 “全球最大班轮公司”的称号后,便拒绝与 MSC展开运力扩张竞争,而是执行将其全球运力水平保持在 420- 440 万TEU之间的策略。截至目前,其船队实际运力略高于 461 万TEU,这主要是由于从 2M 联盟向“双子星”网络过渡需要更多额外运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Alphaliner数据显示,达飞集团运力也突破了400万TEU,达到401.7万TEU,成为继MSC和马士基之后,第三家运力突破400万TEU的班轮公司。
与此同时,在脱碳的赛道上,马士基也需要继续努力。截至目前,MSC手持订单134艘,229万TEU,占现有运力的33.8%。而且,MSC目前仍寻求订造更多双燃料超大型集装箱船,以满足其独立运营亚欧航线以及脱碳的需求。
马士基目前的手持订单49艘,66.6万TEU,占现有总运力的14.4%。而竞争对手达飞集团手持订单94艘,148.9万TEU,占现有总运力的37.1%。到2029年,达飞集团的双燃料船队将至少162艘。
Alphaliner表示,“凭借仅次于 MSC的订单量,未来几年,达飞集团可能会在未来几年与马士基的实力不相上下。”
总而言之,在航运界网看来,集运市场是周期性行业,经历的繁荣后,也肯定躲不过衰退周期......与其担心所谓“运力过剩”,还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客户粘性、满足客户服务等有意义的方面。换言之,即便行业存在“运力过剩”,站在单一联盟或个体的角度而言,船总是远远不够用......
事实上,最近世界的“动荡”确实令人震惊!然而,如果换个角度来看,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现实环境下,特别是在脱碳换动力和班轮联盟重组的大背景下,正是头部班轮公司贯彻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持续投资船舶、码头、仓库等重资产并保持一定的“冗余”,使得全球供应链具有更强的韧性,这就值得点赞!
简言之,马士基今天下午就要发布二季度和上半年业绩,让我们看看马士基自己的看法。
来源:航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