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亿美元订单!这家船厂破产重整后首获商船订单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09日 浏览量:527 字体大小: A+ A-
破产重整后的青岛造船厂首次接获超过1亿美元集装箱船订单,正式宣布重返商船建造市场。
青岛扬帆获“老客户”集装箱船批量订单
11月3日,华通集团宣布,集团旗下青岛造船厂有限公司积极应对全球造船市场的持续低迷,另辟蹊径,抢抓先机,产品结构转型连获突破,近日又喜获海外客户中型集装箱船建造批量订单,已签订单金额逾1亿美元。
这是青岛造船厂破产重整后接获的首份商船订单。这份集装箱船批量订单的获得标志着青岛造船厂正式迈入中型集装箱船建造领域,也为青岛造船厂未来3至4年稳定连续生产运营奠定了良好基础。
华通集团表示,青岛造船厂是华通集团全资国有造船企业,有70余年的船舶建造历史。2011年涉足大型商船市场后,在大型商船领域形成了成熟完善的设计研发体系和生产建造能力,并以高效的团队合作和工作质量,在近两年内陆续为船东交付2艘20.6万吨大型散货船,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获得市场认可。此次接获海外中型集装箱商船批量订单是青岛造船厂长期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诚信经营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和体现。
虽然华通集团并未详细说明青岛造船厂最新订单的具体信息,但据消息人士透露,青岛造船厂全资子公司青岛扬帆船舶制造有限公司目前正在与比利时船东Compagnie Maritime Belge(CMB)协商一系列5500TEU集装箱船订单,双方已经签订了多达6艘5500TEU集装箱船建造意向书,交易价值达2.88亿美元。
消息人士称,青岛扬帆建造的这些集装箱船将由CMB旗下的集装箱船子公司Delphis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造船厂曾经在去年年底至今年上半年成功交付了为CMB续造的2艘206000载重吨散货船,这也是青岛造船厂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吨位船舶。这两艘船原本是青岛造船厂在2014年承建的订单,其中首制船在该公司破产重整前已经完成下水工作。去年10月,青岛造船厂命名交付了首制船“MINERAL YANGFAN”号,2号船“MINERAL QINGDAO”号也在今年7月交付运营。
在去年“MINERAL YANGFAN”号的命名仪式上,华通集团总经理邓力曾表示,CMB是欧洲大型航运公司,实力雄厚,华通集团作为市政府的直属投资公司,在资本运营方面优势明显,此次强强联合,希望通过船舶的建造拓宽双方的合作空间。
山东省骨干造船企业历时一年半重整成功
青岛造船厂的前身是国营青岛造船厂,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建厂60多年来,青岛造船厂建造船舶600余艘。作为山东省骨干造船企业,青岛造船厂是唯一一家获得原国防科工委颁发的全国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一类许可证的地方企业和国家军工产品定点生产企业,同时还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
2010年,青岛造船厂引入社会资本,其投资方为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华通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78%和22%,下设全资子公司青岛扬帆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主要发展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民用船舶。
此后,由于国际船舶市场持续低迷,国内造船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局,再加上公司规模扩张过大、经营不善、银行风控断贷等原因,2016年上半年青岛造船厂资金链断裂。同年12月,法院裁定受理青岛造船厂及其全资子公司青岛扬帆的破产重整申请。
青岛造船厂破产重整案涉及债权人1147家,债权债务总额高达91亿元。在战略投资人招募过程中,因受船市整体影响,无外部重整意向人报名。实现重整目标,青岛造船厂的两家股东华通集团与建龙集团参与兜底重整投资,承诺以不低于破产清算的价格进行投资。
2017年,华通集团和建龙集团分别提交了投资方案,其中建龙集团的投资方案获得多数债权人的认可。然而,2017年12月,重整计划草案因职工债权组反对而未获通过。最终,建龙集团与华通集团的关联单位青岛市企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共同出资人,以不低于原草案的清偿方案为前提共同向青岛造船厂提供偿债资金,保障重整的顺利实现。
2018年5月14日,法院重整裁定青岛造船厂为华通集团旗下全资国有企业,历时一年半,青岛造船厂重整获得成功。2019年底,青岛造船厂重整计划顺利执行完毕,以100%的债权清偿率刷新了造船行业普通债权清偿记录。
据了解,华通集团成立于2008年,为青岛市政府直属的国有独资投资公司,履行政府资本运营和投融资主体职能,所属各层级全资、控股企业114家,总资产232亿元。
在重整后,青岛造船厂保留了全国一流的造船设施设备、科研生产团队,依托华通集团国有平台,规划发展三大产业板块,即打造国内一流的军用舰船、公务执法船及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制造基地。
2019年以来,青岛造船厂着力推进产品结构转型升级,在非船业务及大型商船制造领域连获突破。2020年,青岛造船厂开工建造国内首艘自主航行300TEU集装箱商船“智飞”号,海上风电项目落地投产,产品结构调整不断升级,海洋装备市场拓展力度持续加大。
来源:国际船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