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O船舶碳减排措施遭航运业界质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8日 浏览量:752 字体大小: A+ A-
国际海事组织(IMO)针对温室气体排放推出的新措施遭到航运业界广泛质疑,担忧这些措施可能会减缓低效率的老旧船舶报废速度,难以加速全球船队更新。
IMO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第75届会议批准了MARPOL附则VI的修正案,预计2023年1月1日生效,涉及现有船舶能效指数(EEXI),年度运营碳强度指标(CII),其中包括评级方案(A至E)及具有强制性内容,船舶性能水平将记录在船舶能效管理计划(SEEMP)中。
据了解,EEXI将对所有现有船舶施加相当于能效设计指数(EEDI)第二或第三阶段要求,主要作为一次性认证,最晚将于2023年1月1日或之后对EEXI进行验证,并颁发新的能效证书,届时所有5000公吨以上货船及客船都需要计算CII,获得A至E的年度评级,评级将在2030年趋于严格。对于连续三年达到D级或在一年内达到E级的船舶,需要制定改善措施计划作为SEEMP的一部分并获得批准。
此外,在2023年1月1日之前,所有400公吨以上船舶都需要拥有获得批准的SEEMP,且SEEMP的实施将受到审核。对于5000公吨以上船舶,SEEMP包括强制性内容,例如如何实现CII目标的措施计划。
对此,瑞典船舶数据公司Marine Benchmark总经理Torbjorn Rydbergh认为,新船交付量低、潜在需求反弹以及船队老化等因素综合在一起,意味着在2020年代二氧化碳排放量更有可能随着船队增长,这表明航运业无法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绝对减少。
Marine Benchmark总裁兼首席执行官Nikolas P. Tsakos表示,油船领域也面临类似情况,订单低迷对市场是有好处的,船东不愿订购新船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目前船舶动力技术的困惑,而这正符合日益严格的环境法规。
BIMCO的数据显示,今年成品油船船队将增长2.5%,低于去年预期,截至目前交付量约为470万载重吨,有望实现自2002年以来的最低交付量。原油船交付量也从过去几年的高点下降,截至目前共交付1620万载重吨,报废量为110万载重吨,年初至今船队增长3.1%,预计全年船队增长为3.5%。
来源:国际船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