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上海国际海事信息与文献网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微博

随时随地获取更多资讯和服务

让我们成为您身边的海事信息专家

  首页>>热点报道>>聚焦2022两会

聆听新时代的民生期盼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10日    浏览量:531   字体大小:  A+   A- 

 3月4日,万众瞩目的全国两会拉开帷幕。社会关注什么、群众期盼什么,一直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日前,人民网开展的“2022年全国两会调查十大热词”结果出炉,关注度位居前三的热词分别是“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社会保障”,居热度第四位至第十位的热词分别是“社会治理”“国家安全”“科技创新”“教育改革”“乡村振兴”“健康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

每一个热词,都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都反映老百姓的新期盼。其中,“社会保障”作为民生热点之一,在人民网历次的全国两会调查中,已是第18次进入十大热词榜单。数据显示,“社会保障”获得322万网友的投票,占比52.1%。

热词年年上榜,年年名列前茅,说明老百姓对此充满期盼。除此之外,“全过程人民民主”等是“两会热词”中的新面孔,让我们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帮助我们聆听新时代民生的新期盼。

医保改革 关切燃眉之急

健康无小事,点滴系民生。调查结果显示,“降低医药价格”“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让网友印象深刻。

202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迈向深水区,最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正式启用,清退“僵尸药”、新增抗癌药、覆盖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品、新纳入药品平均降价50.64%……一系列医保改革举措关切患者的燃眉之急、彰显人民至上的情怀。

70万元一针,被“砍”到3.3万元一针!2021年12月3日,国家医保局公布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诺西那生钠成功进入医保,实现天价罕见病药在基本医保准入的突破。消息一出,许多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家属喜极而泣。

数据显示,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品种增至2860种,74种新药进医保,其中谈判成功的67种独家药品平均降价61.71%,明显降低患者医药负担。

“国家基本医保目录谈判和续约制度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在当前形势下,亟需做出进一步的调整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供需平衡发展,实现扩大创新药可及性的共同目标。”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表示,这也正是他今年准备带上全国两会的提案之一。

“十四五”规划为中国创新药产业勾画了全新蓝图——医药产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年均增速8%以上;全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 培育一批世界知名品牌;形成一批研发生产全球化布局、国际销售比重高的大型制药公司。

朱同玉认为,想要完成这样的目标,中国的制药企业是主体,需要坚定地把资源投入到真正有技术含量且临床需求大的研发管线中,做出更多更好的原创性药物。但另一方面,新时期医改政策的制定实施,也需要与“十四五”确立的创新药产业规划目标进一步匹配。尤其在对于产业影响最大的国家基本医保目录谈判和续约制度上,亟需平衡好医保控费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另根据统计,“大病保险”“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异地就医结算”“公立医院改革”“互联网+医疗健康”等热词也层出不穷。

展望2022年医疗健康领域发展,网友纷纷通过人民网两会调查提出了愿景,77.2%的网友期望医疗药品继续降价、70.3%的网友希望看到更多重疾新药上市。此外,“家庭成员医保共济”“新冠疫苗、药物不断升级”等话题也备受关注。

深化就业 推动人才供给

初春,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朗溪镇河西生态智慧农场,上午8点,农场管理员陈艳和往常一样,穿着工作服,穿梭于基地间,有序组织村民们开展田间劳作……

陈艳是朗溪镇朗溪村村民,得益于食用菌产业发展,她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每天上班8小时,一个月工资3000元左右,又能照顾家庭,又能学到技术,日子过得有奔头。”

近年来,印江县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菇农”等方式,积极推进“千户万菇”行动计划和“菇农培育”工程,助推食用菌产业发展,食用菌成为印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产业。

“依托企业支撑,又有县里的政策支持,我们对产业发展很有信心。”木黄镇燕子岩村种菇大户田茂长说。他2016年开始尝试种植食用菌。

“去年,我种了60万棒黑木耳,卖了90多万元,利润近40万元。”田茂长过去开过一个小作坊加工生产菌棒,残次品多且技术还不稳定。去年起,他从贵州省梵天菌业有限公司买入菌棒,自己只负责种植管理,既节约了成本,品质也更加稳定。

县里的支持政策,也给田茂长吃了“定心丸”。“一个菌棒干品的产量只要达到1.2两,政府就补贴4毛钱。”去年一年田茂长获得政府补贴14万元,他下定决心扩大种植规模,带领周边村民一起发展食用菌种植。

撬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印江县大力实施“千户万菇”计划,积极培养专业菇农。计划启动以来,全县开展各类食用菌技术培训,累计培养专业菇农1600余户。

全国人大代表郑亚莉是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对于她来说,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两会时的社会热点,更是自己日常工作的“分内事”。

“还有4个月左右时间,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要离校了,这个时候,‘就业’总是能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

“不可否认,疫情对就业的影响仍在持续。”郑亚莉表示,“到现在为止,还有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还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部分中小企业扩大吸纳就业的能力仍然不足,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就业难’与‘招人难’并存的现象仍然存在。”

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规模相继突破700万、800万、900万大关,全国农民工总量接近3亿人,就业市场面临巨大挑战。

那么,毕业人数多、“就业难”与“招人难”并存……这些就业形势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健认为,今年的就业形势除了受经济形势、疫情影响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还与很多企业作为需求方,对劳动力的需求增长缓慢有关。“此外,今年的毕业生人数创新高,也和出国留学的同学人数减少,前两年累计就业人数的叠加等因素有关。”

而在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看来,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毕业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工难现象并存,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越来越高,求稳趋势在增加。另一方面制造业、服务业普工难招、技术技能人才短缺。”

对于如何“稳就业”,不少代表委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我们需要建立一系列能够激励大学生到中小城市、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就业的政策和机制。”针对大学生、特别是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环境,郑亚莉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近年来,职业教育领域的“就业成绩单”十分亮眼。据教育部统计数据,近5年,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水平,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稳定在90%左右。郑亚莉认为,城乡与区域差距、工资收入差距等现实条件,一定程度上是限制了毕业生更大范围的就业。

“不要总拿着就业率说事。”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看来,对大学生就业的观察期可以放宽为两年。

刘林说:“不要着急把8月31日作为一个时间节点,我们可以对毕业生就业建立观察期。在这两年之内政府进行不断线关注,并在重要的时间点上对未就业的人群采取相应的支持措施。此外,要加强对就业数据的科学监测。”

从就业政策的角度来看,李健认为,高校应当进一步深化就业与供给侧结构的融通,建立更符合新的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老有所依 传递民生温度

“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普惠型养老”“互助性养老”“居家养老”“长护险”“中央调剂制度”“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第三支柱”……近年全国两会中,关于养老的每一次“新提法”都直指缓解痛点,每一次“新改革”均回应民生关切。

作为“保命钱”的养老金,历来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从2013年到2021年,养老金“9连涨”“10连涨”“11连涨”……频频登上热搜榜。截至2021年,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已经实现17连涨。与此同时,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也在不断上调。

在多地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养老金”也榜上有名。

例如,陕西省表示,“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河南省强调,“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

河北省明确要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西藏自治区要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人均提高10元”。

广东省表示,“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社会救助等标准”。

“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我国养老事业、养老产业与保险有机融合、协同发展,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全国养老网络体系、形成全国养老一盘棋机制和方案的重要手段。”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表示。

他介绍,这有利于破解养老保险资金只能在省域支付的机制限制,促进我国养老和保险的跨区域融合和便捷化支付,可以快速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大大提高老年人的养老获得感、幸福感和踏实感。

除此之外,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养老服务是大多数老年人的愿望。

“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搭建就近就便养老服务网络是大势所趋,也是2022年地方两会代表委员们谈及较多的议题。

“推广街道(乡镇)养老服务联合体,借助‘三社联动’社会治理手段,以街道社区提供平台、专业社工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的方式,整合街道范畴内的各类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化服务积极性,搭建养老服务的供需对接桥梁。”北京市人大代表施颖秀说,搭建养老联合体的过程中,还要注重老龄大健康数据平台的运用和共享、区域内医疗和养老资源的深度融合,通过集约化管理、订单式服务,有效满足或回应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山西省人大代表贾海玲建议,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和网点,使老年人不出社区、不出家门就能够享受到较为专业的照料、护理、保健等服务。

江苏省政协委员谢剑锋提出“科学制定‘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的服务内容”,设立社区养老服务热线,方便老人享受上门专业服务。

此外,老年人医疗康复需求较多,很多代表委员呼吁大力推进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医养康养服务融合更加深入、顺畅。

在组织管理方面,山东省人大代表邹霓建议“各地成立由政府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医养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在落地执行方面,上海市政协委员姚捷认为,应以“医养联合体”模式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建立老年人群医养结合需求评估机制,对健康状况、失能水平、依赖护理服务的程度等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增加诸如保健、心理等针对性的服务,使医养结合服务资源得到合理有效整合”。

……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就业、养老、医疗领域的新词、热词,仅是全国两会释放民生暖意的缩影。全国两会期间,带着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代表委员提出的真知灼见,正在推动相关改革加快向深水区挺进。

本文综合自人民网、中国青年报、中国社会报、证券日报、中国水运网等媒体报道

来源:中国水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