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院发布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典型案例 涉及采砂、渔业等领域
作者: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3日 浏览量:529 字体大小: A+ A-
10月10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上海法院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典型案例。
此次新闻发布会通报的典型案例分为审判案例、工作案例两类。在10个审判案例中,有4个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相关,涉及大气污染、长江禁渔、非法采砂等方面,案件类型包括了环境公益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行政诉讼等,体现了依法惩治生态违法行为、支持行政机关履行生态行政执法职能、预防性、恢复性司法和多元共治的裁判理念。
在中华环保联合会提起的一起大气污染公益诉讼案中,法院经协调区生态环境局、区财政局共同参与,促使原、被告达成大气污染替代性修复方案,打造了“公益诉讼磋商协议+财政账户专款专用+专业化环保监督+社会化治理”的生态环境修复示范模板。
在陶某诉宝山区水务局、宝山区人民政府行政处罚及行政复议案中,针对《长江保护法》《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的不同规定,法院优先适用位阶更高、罚则更严的《长江保护法》,让《长江保护法》这一剂针砭时弊的对症猛药真正发挥疗效,有力支持行政机关依法对破坏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与整治。
在崇明区人民检察院与胡某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司法确认案中,由于自然资源的流动性,破坏生态的环境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往往涉及多行政区域,法院通过跨行政区域联动执法司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生态保护目标,本案系长三角跨行政区域探索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机制的典型案例。
在李某某等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中,法院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判决6名被告人共同连带承担生态损害责任,在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违法行为的同时追究行为人的民事责任,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构筑全方位司法保护屏障,向社会公众传递了《民法典》绿色条款精神。
而在10个工作案例中,司法服务保障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成效明显。如上海海事法院发布长三角海事审判白皮书,护航江海航运经济发展,获得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批示肯定。又如,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创新审理模式,破解跨域道路交通事故异地理赔难等问题,将道路交通案件调撤率从不足20%提升至接近90%,居于上海法院前列。
根据法院工作报告,2017年至2021年,上海法院共受理各类涉长江经济带一审案件81.3万余件,涉长三角区域一审案件53.1万余件,案件量呈增长态势。在涉长江经济带一审案件中,从案件性质来看,民事案件最多,共计759108件,占比93.3%;从当事人跨省分布情况来看,涉及江苏、安徽、浙江三省的案件分别为221972件、169298件、164733件,数量位居前列;从涉案纠纷类型来看,信用卡纠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数量靠前,分别占比26.65%、10.9%、9.16%。相比民事案件增长而言,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总量有所下降。
工作报告指出,上述数据反映出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尤其是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区域内当事人的民商事往来更趋频繁、经济活动与社会生活的融合度更为紧密,与此同时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其中,尤其是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间的经济和人员交往密切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在纠纷解决和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对司法服务保障具有较多需求和较高期待。
针对上述案件中出现的环境资源案件明显上升、大标的额海运案件比重增加、不正当竞争纠纷增长明显、涉众型金融犯罪与证券投资者群体性诉讼增长等特点,上海法院以“高质量”“一体化”“大保护”为关键词,主动作为、精准施策,不断提高司法服务保障水平。
全媒记者 苏钰杰
来源:中国水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