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脱碳,这家百年船东进展如何?
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5日 浏览量:191 字体大小: A+ A-
{非本站图片}
2022年是太古轮船成立的150周年,日前该公司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详细介绍了在这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一年里可持续发展和脱碳领域取得的进展。
这是太古轮船自2005年以来连续17年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太古轮船碳强度表现低于年度目标11%,全年公司范围1二氧化碳排放量为754,648吨,同比上升41.7%;范围2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39吨,同比下降1.9%;范围3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394吨,同比上升125%。自有船队一次性塑料水瓶消耗量同比下降64.69%,较2018年基线总体下降99.67%。
(范围1排放是来自公司拥有和控制的资源的直接排放,包括船用燃料/润滑油/制冷剂的逃逸和使用、公司提供车辆中汽油和柴油的使用;范围2排放是指范围2排放是企业由购买的能源产生的间接排放,包括来自岸上办公室使用商业电力;范围3排放是公司价值链中发生的所有间接排放,包括岸基人员和船员航空差旅)
太古轮船范围1二氧化碳排放量排放的上升基于2022年运营船舶数量、船舶运营天数的增加。数据显示,该公司2022年运营船舶为48艘,而去年同期为45艘,船舶运营天数则同比增加了21%。
资料显示,太古轮船成立于1872年,在2021年进行品牌整合前,更为外人熟悉的名称为China Navigation Company(CNCo),最初在中国长江流域营运轮船,。在二战期间CNCo船队及业务受到极大的打击,最终其搬至香港发展,并于15年前转移至新加坡,目前在全球拥有3000多名员工,在21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办事处,业务涵盖集装箱班轮、能源运输、件杂货等。
作为从事国际海运的百年航运公司,太古轮船走在航运脱碳前列,该公司是“零排放2030联盟”的签署方,与其他行业领导者合作,帮助航运业在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方面发挥作用。
航运业对于全球经济至关重要,全球海运贸易占国际贸易总量的80%-90%,按价值计算约占70%,但同时该行业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德国年排放量相当,脱碳迫在眉睫。国际海事组织在2018年通过了温室气体减排战略,目标到2050年将航运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减少至少50%,并在2030年和2070年将平均碳强度(每吨货物运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减少40%和70%。
而作为一家底蕴深厚的船东,太古轮船制定的碳强度降低目标领先于国际海事组织要求。报告显示,太古轮船计划到2027年底,燃烧2%的近零排放燃料以减少排放量,或通过能源效率技术实现同等程度的节省;到2030年,碳强度降低50%,在运营的船队中使用5%的近零排放燃料;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在运营的船队中采用接近零排放的燃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过去七年来,太古轮船一直在投资建造现代化的环保船队,以提高燃油效率,减少排放。该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自有船队共有24艘船舶,其中21艘CII评级为A级,占比高达87.5%。
根据太古轮船常务董事总经理杰里米·萨顿(Jeremy Sutton)的说法,公司已开启与替代燃料生产商、新技术公司、发动机制造商、船舶设计师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合作,评估并采取措施,推动实现脱碳目标。未来两年,公司战略将重点关注三大支柱:船队效率、能源效率技术的采用以及新燃料的可用性和供应链的研究。
太古轮船认为国际海事组织的能源效率运营指标(EEOI)是衡量能源效率的主要关注点。他们监测每艘船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使用EEOI作为衡量标准,以鼓励更有效地使用船舶。截至2022年底,太古轮船的加权平均EEOI比目标线低11%。
为提高船队的航行效率,太古轮船每月跟踪内部船队的燃油性能,并通过此信息辅助运营决策并改进船舶技术性能,例如安排螺旋桨抛光和船体清洁等。在管理的船舶上,太古轮船于2022年推出了绩效管理系统(S-insightTM),用于优化船体和螺旋桨性能、航行执行和船舶燃油消耗,这些努力已经转化为8,400吨燃料的节省和26,150吨二氧化碳的减排。
在新燃料方面,太古轮船与新加坡全球海上脱碳中心合作,在海上进行首次使用海藻原油作为船用燃料的试验。这一项目旨在建立一个框架,确保当前和未来绿色船用燃料供应链的完整性。该项目于2022年启动,预计需要12至18个月才能完成。
太古轮船表示,生物燃料预计将在2026年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可为低碳燃料,这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船队的碳排放强度。公司正在与姊妹公司Argent Energy(太古集团的废物生物柴油生产商)讨论海洋生物燃料的供应和可用性。
杰里米·萨顿强调,2022年是分水岭的一年,世界刚刚摆脱了疫情的干扰重新拥抱开放,俄乌战争和全球经济放缓的挑战又接踵而至。在迈向更绿色、更可持续的未来路上,太古轮船将致力于倾听利益相关者的观点,“这是一个长期的旅程,我们必须做好适应、创新和领导的准备,共同规划更加可持续的未来的道路。”
来源:海运圈聚焦